正品iPhone4后蓋不能輕易打開。龍先生供圖
1300元購假iPhone4 維權被“踢皮球”
【新民網·獨家報道】 iPhone4自進入中國以來,便一直供不應求。由于嚴重缺貨,很多消費者將購買渠道轉到網上,這也給了騙子可趁之機。12月13日,記者在315電子消費投訴網上看到,上海市民龍先生花1300元購買了一部假iPhone4,但是由于該網站公司注冊地在北京,投訴起來十分艱難。
“美版iPhone4"可開后蓋?
龍先生告訴記者,“我是用PPLIVE看視頻時,發現這個網站的廣告,寫的出售美版iPhone4,所以才購買的。”
可是等龍先生收到手機以后,才發現手機其實是假iPhone4,“手機后蓋打開以后,發現螺絲也少一個。我存了3首歌進去以后內存就滿了,攝像頭和屏幕分辨率也非常低,很模糊。”而正品iPhone4的后蓋并不能輕易打開。
由于該手機附帶了“三包說明書”,于是龍先生便要求退貨,卻被告知需要開具蘋果售后服務的質檢報告寄回去才行。然而,蘋果中國客服已明確表示,“只有蘋果銷售的手機我們才會做質量鑒定,至于其他假貨或高仿產品我們不負責鑒定。”
假貨出自中關村
記者打開出售假iPhone4的網站發現,頁面宣傳的是正品iPhone4的功能,很難想到出售的是假貨。網站下方所注地址為北京市中關村E世界三層,公司名稱為“北京E購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記者聯系到網站客服人員,要求見面購買這款手機,客服人員竟對記者說,“1300元的價格只在網上做特價,如果你到我們店面來購買就不是這個價格,要漲到5000多元了。”
最后,該客服還不忘招攬生意,“您就在網上購買就行了,只要1300元,店面購買不劃算。”
消費者維權難上加難
記者在315電子消費投訴網上看到類似的投訴多達20多起,由于責權不明,看似簡單的事件維權卻難上加難。
記者輾轉聯系上北京市海淀工商所一位工作人員,他說,“公司名字是不能用字母注冊的,可以肯定這個公司是假的,因此應該由北京警方立案處理。”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派出所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立案應該以交易發生地為主,然后讓該地警方發函給北京公安局進行調查。“如果你被騙的錢被匯到美國了,難道你還要上美國去報警嗎?這個顯然是不合理的。”
記者隨后聯系到龍先生所在的上海閔行區莘松派出所,卻被告知需要北京市工商局出具證明才可以立案。但他同時也對記者說,“即便我們立案也沒用,你既然簽收就表明你接受了此次購買協議,對方也不存在詐騙行為,這屬于消費類糾紛,真正還應該由消協解決。”(新民網記者 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