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米沖擊波僅冰山一角 全面重金屬危機需警惕
專家呼吁,重金屬污染導致的健康危機將繼續出現,
有關部門應早做準備
□ 本刊記者 宮靖 張艷玲 見習記者 崔箏 | 文
本刊2月14日刊出封面報道“鎘米殺機”后,中國多地政府部門迅速作出反應。北京、南京、?、昆明、廈門、青島等城市的質監部門均對媒體表示,近期當地市場抽檢未見鎘米。
本刊記者還從多個渠道獲悉,此次鎘米輿情,已經傳遞到相關部委高層。農業部官員則告訴本刊記者,鎘米污染問題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牽頭負責。
多地關注鎘米
2月14日以來,中國內地多個城市的農業、質監或糧食部門陸續通過媒體,稱本地市場上沒有鎘超標大米。還有一些地區的政府部門,表示將進行摸查或調查。
據《北京晨報》報道,京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民餐桌上的大米主要來自黑龍江、遼寧、吉林等地,極少量來自南方,但也都遠離本刊“中國大米污染不完全分布圖”上所顯示的廣西陽朔興坪鎮等地。
上海市糧油行業協會秘書長趙志偉對《新聞晨報》稱,上海市售大米主要來自東北、江蘇等地,很少有湖南、江西等地的大米,且大米在進入正規糧油便利店、超市、賣場之前,供應商須提供產地合格證。
廣東也迅即表態。據《新快報》報道,廣州市質監局表示,盡管根據國家標準,鎘并非大米的必檢項目,但近兩三年質監部門已經把鎘納入檢測中,目前尚未發現本地產大米出現鎘超標現象。廣州市工商局則表示,針對媒體曝光的鎘超標產地大米,已著手對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進行摸查登記。而廣東省農業廳表示,廣東大米一直都有檢測鎘,尚未收到相關報告,目前正積極了解調查廣東大米的相關情況。
《南國都市報》報道稱,海口市質監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春節期間曾對?诩爸苓吙h份進行檢測,檢測中凡是獲證企業的大米都未出現鎘超標。鎘一般在重工業比較多的地方土壤中存在,而?谥苓厸]有重工業。
廣西南寧農業局辦公室副主任杜勇則告訴《當代生活報》,幾年前確曾聽說桂林陽朔縣出現過稻米鎘金屬超標,但南寧市多年來未接到有關鎘米的任何報告。此外,他在第一時間將鎘米的相關媒體報道轉給局里的農藝師和稻米專家看,大家認為稻米鎘金屬超標主要分布在礦山密集區域或者是大型化工企業常年存在的地方,而這兩個條件南寧市均不具備。
《東南快報》記者從福建省質監部門獲得的消息則是,該省2011年1月13日公告的2010年四季度全省糧食加工品監督抽查結果,共抽查442家企業生產的456批次糧食加工品,產品抽樣批次不合格率為零。
不過,與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的表態相比,學者的研究卻揭示出另外一番景象。例如,廣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陳迪云教授等人近幾年發布的多篇論文披露,福建沿海一些地區稻米中鎘含量超標。該研究小組2008年在福建沿海地區10條主要流域布點采集水稻樣品185件,結果有16.8%的樣品鉛超標,11.4%的樣品鎘超標,而鎘和鉛含量高的樣品主要集中分布在漳州、福州、福清等工業發達的城市周邊地區。
警惕環境健康危機
除了政府部門,多位專家也就鎘米問題發表觀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于保平研究員表示,他在2002年就聽說過這方面的問題,一些地區的地方政府說耕地受到重金屬嚴重污染。但一些地區,明知有污染,還讓老百姓種,“污染面太大,地方政府也管不過來!
當然,有專家表示,鎘米問題在中國并不算突出,鎘米對人體的傷害也沒有人們想像中那么嚴重。一位研究人員稱:“在我多年的研究中,的確發現有些地方土壤污染嚴重,而當地百姓又常年食用被鎘污染了的大米,有的群眾確實吃了20年、30年,甚至年頭更長。但是據我們觀察,沒有出現大的嚴重健康問題,只是有一些初步癥狀,有些污染區人群甚至看不到明顯的健康異常。”
本刊記者還獲悉,2010年11月,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在貴陽召開了《貴州省赫章縣污染及人群健康狀況調查》項目驗收會議。這是中國首次按照《環境鎘污染所致健康危害區判定標準》(GB/T17221-1998)技術要求,對鎘污染區進行系統性評價,調查結果顯示:赫章縣土壤環境鎘污染嚴重,當地人群日均和最大累積鎘攝入量仍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最大允許暴露值,但人群健康損害尚未達到該標準的判定條件。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表示,目前中國還沒有出現普遍的鎘中毒現象。可能在一些職業病中有體現,但缺乏流行病學上的證據。
不過,潘小川指出,隨著政策管控的不斷加強,近些年工業排污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輕和改善,但環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需要長期積累才會顯現,在時間上具有滯后性。中國正在進入因重金屬污染造成的環境健康危機高發期。
在日本富山縣,由于鎘污染導致的痛痛病患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維權,1972年訴訟獲勝,但直到最近兩年仍有人被認定為痛痛病患者。
專家指出,從某種意義上講,鎘米只是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的一個縮影。根據各個污染區的不同情形,稻米中超標的有害重金屬不只是鎘,可能還包括砷、汞、鉛等。除了稻米,其他農作物同樣可能受到重金屬超標的影響。無論如何,以鎘米為代表的重金屬污染問題,都值得全社會警惕。
潘小川教授強調,除了加強污染控制,政府應該牽頭組織資料收集、整理工作,尤其在尚未爆發環境健康危機但有過嚴重污染歷史的地區,需亡羊補牢,早做準備,包括建立預警機制、對暴露人群實施保護措施等。可以預見,環境污染導致的健康危機將繼續出現,“想壓也壓不住。”
鎘污染調查難
多位專家表示,在鎘米等重金屬污染以及對健康影響的問題上,相關調查和基礎性研究極為缺乏。而現實中這方面的調查研究可能遭遇重重阻力。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環境所研究員尚琪表示,他們近年到鎘污染區進行健康調查時,面臨不少難題。
通常的情況是,疾病控制機構的調查未及全面展開,當地即出現聚眾和上訪事件;隨后,地方政府便不支持學術機構的調查;最終這類調查往往不了了之。
尚琪說,這種情況導致學術界和高層政府無法全面了解鎘污染區居民健康狀況。因此,他呼吁公眾未來能夠支持調查,理性看待鎘污染問題。
而本刊記者訪問的大多數食用鎘米的村莊中,村民皆表示政府部門從未組織過鎘是否超標的體檢,也未聽說有衛生或疾病控制部門的調查人員來過。
多位學者向本刊記者確認,由于擔心出現上訪事件,地方政府往往阻撓學者的調查,同時也不愿讓村民知道較為真實的鎘污染現狀。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主任王燦發教授還指出,與土壤污染相關的訴訟很難開展。
2008年,王燦發接觸過湖北省大冶市鎘污染嚴重的一個村子。“當時有村干部找到我們,希望通過打官司要點賠償,但后來由于種種原因再無下文!蓖鯛N發的團隊希望找到具體村民,以受害個體提起訴訟,但村干部要求代表整體村民,不讓他們接觸具體村民。
此外,在廣東省北部的大寶山礦區,有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顯示,當地的鎘等重金屬污染非常嚴重!昂铀际羌t色的!蓖鯛N發說,但等到2007年著手訴訟時,檢測顯示當地土壤和居民體內的鎘超標又不那么嚴重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臺灣如何應對鎘米
臺灣農業部門官員表示,島內土壤污染管控推行多年,近年來未再傳出鎘污染消息
□ 本刊特派臺北記者 唐家婕 | 文
連日來,臺灣平面及電視媒體皆引述本刊的“鎘米殺機”報道,關注大陸鎘米污染的情況及后續處理。
其實,臺灣人對鎘米并不陌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臺灣也曾爆發鎘米事件,其中學課本還詳細記錄了當初的“鎘米事件”,并對鎘污染造成的“痛痛病”有清楚的描述。
1982年,桃園縣出現臺灣第一宗鎘米事件。調查發現,污染源頭是工廠的含鎘廢水。農民用污水灌溉,產出的大米鎘含量超過臺灣規定的允許值0.4毫克/千克。這個標準與日本相仿,比大陸的0.2毫克/千克寬松。此事曝光后,政府強制農田休耕,并要求環保部門提出整治計劃。
但鎘污染并未銷聲匿跡。1996年,臺灣中南部的彰化和美、云林虎尾、臺中大甲也出現一連串鎘米事件。媒體調查后更發現,彰化平原的米倉已被工廠廢水污染幾十年,只是消息一直被掩蓋。
上世紀70年代臺灣開始的中山高速公路等“十大建設”,帶動了臺灣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而彰化平原上一塊塊良田上,也蓋起了違規電鍍工廠,其排出的重金屬廢水對環境造成傷害。
臺灣“農委會”統計,全島80多萬公頃農地中,按照臺灣標準,第4級農地污染面積約5萬公頃,第5級農地污染面積約790公頃。第5級是指土壤中有外來重金屬介入,應列為重點監測地區,并進行相關工作。
與大陸相比,臺灣重金屬污染土地的面積其實相當有限,但在環保意識逐漸抬頭的臺灣,鎘米等重金屬污染事件一度引發民眾嘩然。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會開始關心吃的健康!迸_灣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告訴本刊記者,“當時我們非常關注爆發的鎘米事件,就像一群什么都管的婆婆媽媽,覺得面對生活環境的病態與教育的缺失,應該勇于行動!
從走上街頭抗議鎘米事件開始,這家成立于1989年的非政府組織,開始推動臺灣的土壤保護。多個環保團體也逐漸以結盟的方式,發動地方民眾與民意代表,向政府部門陳情。
在政府層面,土壤重金屬污染開始受到管控。1999年,臺灣“經濟部”發布《臺灣省地下水管制辦法》;2002年,“環保署”公布《農地土壤重金屬調查及列管計劃》;2005年,《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通過。臺灣農地污染管控也有了更詳細的權責分工——“環保署”負責農地污染管理,定期進行水質、土壤的采樣檢驗;“農委會”擔任輔導農民的角色;“衛生署”職掌市售商品的檢驗。
2005年底,時任臺灣“環保署長”的郝龍斌率隊稽查全臺污染農田周圍的非法電鍍工廠,他還強調,依據法律,未來所有嚴重污染的土地都要整治,現在要找出污染制造者,并課以重罰,以支付未來農地整治每公頃上千萬新臺幣的龐大經費。
對于遭受污染的土地,臺灣“環保署”用“翻土稀釋”方法等進行修復整治!稗r委會農糧署”黃科長告訴本刊記者,臺灣在土壤整治處理上的固定程序,已使島內農業土地有了嚴格管控。
據他介紹,臺灣農業區設置了地下水抽測機,定期篩檢地下水的重金屬含量;在工廠附近則設置“水質監測站”,一旦工廠排出廢水,馬上會有反應,然后用大尺度到小尺度的方式抽檢土壤和作物。大尺度是以每1000米抽一個樣品來做檢驗,再縮小到500、200、100米的范圍,“其實有鎘污染的農作物會長得很差的,看作物也可以有端倪!
“這些工作行之有年,我們現在仍在進行后續的追蹤。近幾年臺灣沒有再傳出有鎘污染的消息了!秉S科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