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網事“釣魚網購”+保健品騙局+虛假宣傳——叫我如何不上當
新華網廣州5月17日電(記者葉前 王浩明 鄭天虹)網購欺詐、保健品騙局、虛假宣傳如今已屢見不鮮。而近日天涯論壇有關“豐奈兒豐胸產品騙局”的網帖反映的則是這三者的結合體。騙局是如何步步得逞,監管存在哪些漏洞,消費者如何在“美麗的陷阱”前保持清醒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進行了追蹤調查。
“釣魚網購連環局” 網購者兩月扔七萬
記者電話聯系到了豐奈兒公司的幾個用戶,通過她們的訴說,還原重構了“釣魚網購連環局”。
第一招:“搜索引擎”開路。
天涯網友“基本不在論壇混”說,今年2月,她在搜索引擎百度鍵入“豐胸”關鍵詞,豐奈兒網站在搜索結果的前列出現。她隨手點擊進入,“美麗的噩夢”開始。網站宣稱,所有產品都是進口的,并獲得了國家衛生部門的認可,產品使用一月后便有明顯效果。豐奈兒官網的“公司介紹”稱,豐奈兒是“廣州浩妍堂商貿有限公司旗下知名營銷品牌產品,是中國美容行業的新秀企業,專注于個人豐胸、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企業建立起了獨立的科研、生產和培訓基地。”網站附有四名專家的贊美之辭,并貼上了韓文、英文和中文共四份不同類別的資質認證書。這些,讓她怦然心動。
公司法人代表梁曉婷17日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證實,豐奈兒是通過國內兩家搜索引擎進行推廣宣傳,其中一家還在其推廣頁面將此作為成功宣傳的案例。
第二招:“熱情客服”做餌。
“還沒等我去進一步了解這個產品和公司,一個網絡客服窗口便彈了出來。”客服先了解“基本不在論壇混”的基本情況,隨即展開了攻勢。“語氣堅定地說我這種情況,三個療程,1600塊錢,一定能從A杯到C杯。定金500元,貨到付款。”
第三招:“專業指導”放鉤。
“基本不在論壇混”剛一收到貨物,正準備學著使用,一個自稱“方醫生”的人來電話了。“方醫生”把她的身體、工作、生活狀況細細地盤查了一遍,然后鄭重地說:“這藥你先不要用,我針對你的情況再給你開一個配方,用了這個配方之后,再用之前的藥才能達到效果。”
這一個小時的電話充分展現了“方醫生”的專業素質,“從她的語氣中你沒法不相信她是一個專業的人士。我痛痛快快支付了3800元。”
收到貨物使用了一周,正感覺沒有效果時,“方醫生”的電話又來了。聽了“無效”訴說,“方醫生”表現得“十分焦急和意外”,說“這種情況一年也就遇上你這一個”,于是“方醫生”又開出了4200元的“強力疏通”配方。
“到這時,我也沒有想到這會是個騙局。”網友對記者說,“我只是覺得,如果現在放棄了,那么我之前花的錢都白費了。”
第四招:“霸王收線”獲利。
當然依舊感覺無效,對方這回出重手了。“葉院長”出場,給她開出一個18000元“配方”。在“實在買不起”的情況下,“基本不在論壇混”把自己的經歷發到了網上。“直到在網站看到不少人反映同樣的遭遇,我才發現自己是上當了。”
豐奈兒的多個消費者向“中國網事”記者反映了幾乎同樣的上當過程。其中一位在“半途而廢則前功盡棄”的心理下,一筆一筆地追加購買,最終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支付了7萬多元。
“釣魚網購連環局”三大要素
記者采訪發現,“釣魚網購連環局”要成功,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事涉個人身體隱私,消費者事先事中不愿意向親友打聽、交流,被侵權后也不愿意張揚維權。像豐胸、壯陽之類,消費者通常羞于啟齒,比較依賴網絡信息。
一些消費者在試圖維權時才發現,當時的一些匯款單據甚至產品包裝都無法找到,這些證據在收到產品時就“自行銷毀”了,因為大多數消費者自己抱著“害怕隱私泄露出去”的心理。
——產品“效果”虛無縹緲,無權可維。
豐胸、壯陽之類,消費者使用前不可能對自己身體這些部位作準確的“量度”、“檢驗”,使用后是否“有效”自然無從談起,因此,也不可能有誰能對是否“有效”承擔責任,消費者并無“權益”可言。
——消費者識辨力欠缺。
其實,豐奈兒的“不靠譜”,在其官網也到處露“馬腳”。如網站宣稱獲得了“中國特殊化妝品特許證”、“美國FDA質量認證”、“質量安全”。然而,當記者試圖打開這些認證的鏈接,結果跳出的還是官網首頁。
有意思的是,在“資質認證”欄中,記者放大這些圖片發現,該公司的組織機構證書是“鎮江市天龍電力輸送設備廠”,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是“云南省玉溪市某制藥公司”;一份模糊不清的檢驗報告的出具單位則是“天津市質量監督管理局”。
梁曉婷承認,網站是委托第三方制作的,相關內容不少是直接拷貝的其他同類網站,網站顯示的有關資質證書確實不是公司所有。對此,梁曉婷昂昂然氣定神閑地說,“所有這類經營都是這樣做的,公司不存在詐騙,都是消費者自愿購買。”
當“隱私產品”遇上“影子公司”——保健品網購亂象何時休
16日下午,記者與廣州市工商管理局專業分局網絡市場管理所執法人員一同趕往該公司登記注冊地址時發現已是“人去樓空”。這家宣稱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身的“新秀企業”,不過是廣州市天河區一小區內一個不到10平方米的“小檔口”,注冊時全公司僅2人,靠著幾臺電腦和幾部電話機進行網絡推銷。
而廣州市工商局專業分局網絡市場管理所所長鄭少瓊接受“中國網事”記者采訪時說,上周該所網絡巡查人員已經發現該公司涉嫌虛假宣傳,網站所示執照和證書也與實際不符,并赴現場核查,但已不見人影。公司服務器設在江西和重慶,廣州市工商部門已向兩地的工商部門發出函調。如核查證實存在虛假宣傳和網絡詐騙行為,將關停其服務器,并可處最高20萬元奉,涉及犯罪的將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家表示,保健品的療效本身就是“虛無縹緲”,信則有不信則無,而網購是“不見人也不見物”,可以說網店把過去的“皮包公司”發展到極致,變成“影子公司”。再加上一些消費者的“私密心理”,讓保健品網購變成了“亂中之亂”。
廣東省消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羅衛光說,網絡廣告商應負有審查義務,相關部門明令禁止的有關療效的字眼不應出現在網絡推廣中。而如果查實存在網絡詐騙,提供推廣的網絡推廣服務商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鄭少瓊說,“影子公司”讓網絡監管更加困難,公司注冊地和網站服務器不在一個地方,服務器設在國內還好些,有些設在國外的就更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