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食品安全在行動
——重慶:食品安全打“黑”
記者:李健
根據中宣部領導指示,央視財經頻道將開播“食品安全在行動”專欄,于5月25日晚間正式推出。該專欄由三個板塊構成:“權威發布”重點關注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措施,強化政策引導,突出權威性;“追蹤調查”重點關注食品安全領域的熱點問題,通過記者調查揭露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現象;“吃個明白”傳遞科學的消費知識,澄清傳言,正確引導輿論。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今天”食品安全在行動”報道了重慶食品安全“打黑”。
2011年4月26號,重慶警方宣布,從即日起至7月31日,將集中上萬名警力,開展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百日專項行動。重慶市公安局副局長郭維國表示,食品安全是關3200萬山城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像打黑除惡一樣打好這場攻堅戰,并將長期保持對此類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
《經濟與法》記者在重慶公安廳了解到,這次專項行動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并向《經濟與法》記者詳細介紹了三起已經偵破的案例。
市場現有問題血旺 警方順藤摸瓜搗毀窩點
血旺北方又稱為血豆腐,是豬血、鴨血制品,在重慶血旺是餐桌上常見的食品,近期重慶警方在打擊食品藥品安全犯罪百日專項行動中,發現了一批用福爾馬林浸泡的“毒血旺”。
2011年4月初,巴南區警方在對食品安全進行檢查時摸排到一條線索:由于天氣炎熱,為延長血旺的保質期,有黑心商販用福爾馬林溶液泡制血旺然后銷售。
警方偵查發現,一輛牌照為渝BE6815的貨車,每天凌晨5點都會運送血旺到石灰市菜市場。2011年4月9日凌晨,警方對貨車里德血旺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血旺里面以及浸泡血旺的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甲醛,警方判斷這批血旺應當是用福爾馬林泡制過的。
福爾馬林溶液是在醫學上用來浸泡器官和標本的溶劑。其中含有的甲醛物質,會引起鼻粘膜和呼吸道嚴重灼傷,嚴重的可導致癌癥、嬰兒畸形等。在我國有毒化學品優先控制名單上,甲醛高居第二位。添加了福爾馬林溶液的血旺聞起來沒有血腥味,賣相好,保鮮期也大大延長,一些制作血旺的作坊就打起了主意。
重慶巴南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支隊長廖昌強告訴記者,如果氣溫很高30多度的時候,正常只能保持4到5個小時,而加了福爾馬林溶液,就能延長到一整天都不會壞。
警方現場收繳了有問題的血旺并搗毀了生產血旺的窩點,將窩點里生產好尚未銷售的血旺查封,同時在現場查獲了12公斤福爾馬林溶液。警方與環保部門聯系過后,當日銷毀了有毒血旺1000余公斤。
警方查封的這個窩點沒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衛生許可證等手續,作坊的主人叫徐廣清,負責生產。往市場運送有毒血旺的,是他的兒子徐小林。據父子倆交代,二人很早就做制作血旺,一直生意平平。直到2009年初,他們從別人那里聽來一個做血豆腐的“竅門”,從那時起,父子二人就一直生產銷售這種血旺,銷售量大增。
巴南區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支隊長廖昌強告訴記者,這個窩點每天能生產2000公斤左右,算是一個比較大的生產窩點?
一封舉報信 牽出問題豬肉。
4月初,重慶市沙坪壩區警方就收到了一封舉報信,說在陳家橋農貿市場,有人在賣病死豬肉。
警方偵查過程中注意到一個姓黃的商販出售的豬肉,價格明顯比別的豬肉便宜很多,每公斤只賣三四塊錢,從肉的外觀來看,也有些發綠了。
區動檢局動檢站的同志,跟警方一塊也到了現場。他們對現場的東西辨認以后,告訴我們,確定這個肉肯定是變質的,是死因不明的豬肉和死鴨子。
警方當即收繳了病死豬肉600多斤,在警方收繳的病死豬肉里,有的豬肝豬心都已經膨脹變大,有的包裝袋標簽顯示,是2008年的產品。包裝一打開,一股惡臭的氣味四處彌漫。
這個商販名叫黃河,他的供貨上家叫馮全忠,在重慶市棉花街有一個儲存豬肉的倉庫,警方把這個倉庫進行了查封,同時,警方還查獲了在南岸回龍灣一個凍庫,這里存放豬肉一噸多,病死肉有豬肝豬肚等一系列,將近2噸的貨物,警方全部進行了查扣。
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馮全忠的豬肉來源于四川眉山縣,他是通過當地屠宰場,將一些病死豬進行收集以后,收集量達到1—2噸以后,然后再運入重慶。
在檢查馮全忠的冷庫時警方注意到,這個南岸冷凍庫規模很大,有60多個庫位,經過初步檢測,有20多家是沒有檢疫手續的,是不合法的一些食品。然后通過進一步檢測,發現8家的肉,他們的鴨子啊豬肉啊,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
群眾舉報 破獲地溝油加工窩點
2011年4月13日上午11點,重慶市云陽縣公安局接到群眾舉報:有人在市區的化糞池里往外掏油膩漂浮物。撈出來的油膩漂浮物,被一名男子裝桶后拉走,去向不明!
經過一段時間的嚴密監控:發現這名男子駕駛一輛牌照為渝A.AY599的紅色三輪摩托車。每次,男子都是將油膩漂浮物掏出來,裝進十余個白色塑料桶里,然后往城外開去。在距離城區大約8公里以外東風村的一條偏僻公路上,警方發現男子將摩托車停在了公路邊的一所青磚民房前。
警方根據偵察初步判斷:這里就是男子非法加工生產地溝油的黑作坊!警方掌握了該男子的活動規律:加工作坊只有他一個人,沒有同伙;他白天到縣城收集油膩漂浮物,晚上回來加工提煉地溝油!當男子再次從縣城拉回油膩漂浮物時,警方對其進行了控制!
這名男子姓尹,云陽縣高橋鎮人。今年3月,他以每年3000元的租金租下當地村民的房屋當作坊,加工生產地溝油。因時間不長,還沒打開銷售渠道,成品地溝油還沒流通到市場上。
犯罪嫌疑人尹先元告訴《經濟與法》記者,他花了六七天時間,熬了200多公斤油,正準備打電話聯系人來收,還沒聯系上就被警方發現。
與此同時,九龍坡公安分局根據群眾舉報,一舉摧毀了轄區內一個非法加工生產地溝油窩點,并先后在永川、璧山、重慶市區等地方,查扣地溝油28.5噸,用地溝油加工提煉的毛油和成品油52噸。
5月10日,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委員會組織人大代表,在市公安局、質監局、工商局、食監局等相關單位陪同下,來到被查封的地溝油生產加工窩點現場。
這個加工窩點是在一個廢舊的養豬場里,幾里開外就能聞到一陣陣令人難受的腐臭味,走進加工窩點,池子中滿是地溝油,隨處可見蒼蠅橫飛。
人大代表游洪濤說,他看了以后觸目驚心,感覺目前我們食品安全問題,的確讓人非常擔憂,重慶公安開展這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又為全市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聯合執法 加大食品安全犯罪打擊力度
食品安全分段、多頭監管的模式廣受詬病。因此產生的漏洞,讓違法犯罪份子有機可乘。為此,重慶市將于2011年6月1日,開始實施《重慶市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辦法》將進一步明確,對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行為、客體的監管,尤其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攤販等監管的規定更加細化具體。
重慶市質監局副巡視員劉仁忱說,重慶質監和市公安局簽訂了戰略合作的工作機制,而且現場移送了14件食品方面的違法案件。在下一步工作中,將積極配合公安的攻勢,在這方面積極擴大案源,做好相關方面的打擊工作,保障全市人民工作工作的安全和健康。
重慶市公安局副局長黃偉(專欄)也表示,保護人民生命的安全,公安機關義不容辭,不論有多么困難,堅決打好打贏這一仗。
在此之前,由于部分職能部門自身調查、查處的權限、力度和能力有限,抑或是“以罰代法”的問題,食品安全案件頻頻發生、鏟除不絕。如今,重慶市警方以打黑除惡之氣勢和決心高調亮劍,向食品藥品安全犯罪宣戰,全市各部門在聯動機制上共同探索創新,工商局懸賞最高十萬元獎金鼓勵市民提供線索,法律法規保障也在建立之中。希望這些持續進行的行動和建立起的長效機制,能讓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