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6日專電 (記者王茜) 入夏以來,哈爾濱市由食用水產品引起的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與往年同季度相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衛生監督部門發出食品安全預警,提醒人們食用水產品時一定要注意飲食安全。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主要來源于蝦、魚、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此菌對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鐘即可殺死;對熱的抵抗力也較弱,90℃加熱1分鐘即可將其殺滅。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6月到10月海產品大量上市時,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調時未燒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
據哈爾濱市衛生部門工作人員介紹,進食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后10小時左右,會出現上腹部陣發性絞痛、腹瀉、發熱。失水過多者可能引起虛脫并伴有血壓下降,甚至發生休克、昏迷,如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
對此,衛生監督部門有關專家提醒,發生中毒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到醫院醫治。由于加工水產品的案板上副溶血弧菌的檢出率為87.9%,因此,對加工水產品的器具必須嚴格清洗、消毒。水產品一定要燒熟煮透,蒸煮時需要加熱至100℃并持續10分鐘,加工過程中生熟用具要分開。不要食用死亡或變質的蝦、蟹、貝類等水產品,盡量不要生食水產品,烹調和調制海產品拼盤時可加適量食醋。水產品燒熟至食用的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