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溝油小作坊層出不窮,垃圾豬飼養廠屢禁不止的情況下,餐飲廢棄物集中收集處理,是從源頭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然而,記者近日在隨“津沽環保行”活動走訪時發現,天津取得特許經營權的餐飲廢棄物回收企業在日常運營中,由于多種原因,一直無法按照預定數量回收到餐飲垃圾,生產經營處于半停滯狀態,餐飲垃圾的無害化處理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境地。
相關人士建議,政府應完善政策、加強執法和監管力度,從源頭切斷利益鏈,把這一利民利環境的好事辦好。
正規餐飲垃圾集中收運公司“吃不飽”
記者了解到,天津市餐飲企業大大小小有3萬多家,每天產生大量餐飲垃圾,由于缺少正規的處理途徑,盡管多次打擊,生產“地溝油”“垃圾豬”的小作坊、飼養場仍屢禁不止。
為從源頭上解決地溝油小作坊、垃圾豬飼養場等問題,2008年天津頒布實施《天津市生活廢棄物管理規定》,規定市容環境管理委員會應當通過招投標等方式確定餐飲廢棄物的專業收運、處置單位。2009年2月,經天津市市容和園林管理委員會批準,天津碧海環保技術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獲得天津市餐飲垃圾處理廠工程項目的特許經營權,對天津市行政轄區內的餐飲廢棄物進行集中收運,并采用先進的生物發酵技術對餐飲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處理。
然而,一年多過去了,目前只有一些餐館飯店以及少數單位食堂和食品企業,將餐飲垃圾交由天津碧海環保收運。
記者在公司看到,偌大的全密閉處置車間很難看到忙碌的工人,所有的回收發酵設備中都空無一物,96輛密閉回收車輛中的大部分被整整齊齊地停在一旁。
企業負責人徐至誠告訴記者,因為無法按照計劃收取垃圾,投入7000萬元資金的企業運行一直處于半停滯狀態,平均每周只能開工2天到3天,日處理能力300噸的企業如今每日平均只能處理垃圾30噸。
“目前的情況就是餐飲垃圾收不上來,企業根本‘吃不飽’。目前,天津只有我們一家公司從事這樣的餐飲廢棄物處理,我擔心的是,除了企業難以持續運營,這樣的現狀可能會讓不少也想進入這個行業的投資者望而卻步。”徐至誠說。
利益鏈條難以割斷
餐飲垃圾牽涉的利益因素,是造成當下餐飲垃圾處理線“吃不飽”的重要原因。
天津市餐飲協會會長邢技介紹,餐飲行業的垃圾通常都是各個餐飲企業獨立承包給私人或職工下屬,負責收運的單位和個人會付給餐飲企業一定的費用。費用因企業的大小、經營的程度而定,成為餐飲企業一筆可觀的收入來源,有的餐飲企業靠賣餐飲垃圾每年能夠收入數萬元。
天津碧海環保公司集中收運是免費上門服務,但不付給飯店任何費用,天津碧海環保公司負責人徐至誠說:“我們上門收,他們就不能給一些私人企業或者個人,也不能從中收取費用了,這就等于斷了他們的財路。”因此,很多餐飲企業并不愿意與垃圾處理廠簽署協議,還是愿意賣給私人企業或個人。
監管與執法力度不到位,也是造成企業“吃不飽”的因素之一。天津實施的《天津市生活廢棄物管理規定》禁止擅自從事餐飲廢棄物的收集、運輸、處置,并對違反規定有明確處罰措施。但是,受餐廚垃圾點多,執法人員有限等諸多限制,不按規定處置餐飲垃圾的企業或單位受到處罰的極少。
由于企業根本“吃不飽”,這家公司從成立到現在,還處于試運行階段。徐至誠說,由于現在是試運行階段,企業無法拿到政府補貼,只有每天的垃圾日處理量達到225噸以上,他們才可以申請政府補貼。眼下,他們每天都在收運垃圾,每天的處理成本在數萬元,基本上處于只投入不產出的狀態。
完善政策與加強監管執法雙管齊下
天津市市容園林委廢棄物管理處處長張彥明表示,目前,市容園林委已經成立了由環衛部門監督管理、綜合執法局執法處罰的合作治理體系,下一步計劃將餐廚垃圾回收處理情況納入城市管理考核評價體系,對發現私自處理餐廚垃圾的區縣進行扣分,督促各區縣重視垃圾回收處理工作。
其次,有關專家建議周邊的養豬場和地溝油作坊是促使地溝油和垃圾豬產生的根源,也是餐飲垃圾企業不愿意將餐飲廢棄物交給垃圾處理廠的利益根源,如果不加強這方面的打擊力度,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建立一個常態化的打擊機制,確保這些作坊不會在執法人員走后又卷土重來。
天津市北辰區綜合執法局副局長陳剛說,天津北辰區計劃到明年年底餐飲廢棄物達到100%無害化處理。凡是發現沒有許可證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收集廢棄物的行為,執法局將進行嚴厲的打擊。
針對一些餐飲企業打“擦邊球”,將餐飲廢棄物混入其他生活廢棄物中進行收運、將餐飲廢棄物作為畜禽飼料,或把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放在一起的問題,作為垃圾處理的政府主管部門,天津市市容環境管理委員會巡視員王宗涌認為,餐飲企業和垃圾處理企業在簽訂協議時必須細化明確這方面的責任,政府也要加強監督,出臺明確的措施對違反規定的餐飲企業進行處罰。(邵香云、曾健、劉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