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隨著第二輪調控政策的出臺,二套住房首付比例增加,貸款利率提高等規定使不少購房者都面臨著不少的購房壓力。在這種形勢下,一次性付清房款的購房者比例開始有所上升。
然而,一次性付款固然有其好處,卻也有著難以回避的諸多問題。事實上,近日,本報接到了不少購房者打來的熱線電話。其中,關于一次性付款買房引發的不能備案、多交契稅、無法準時入住等后續問題最為常見,不下20個。
那么,為何一次性付款會有這么多“差頭”,購房環節中,一次性付款會暗藏哪些風險呢? 本報記者 石彥梅
A、典型案例
圖便宜全款購房兩年多房子仍未備案
為了能夠享受總房款96折的優惠,購房者章女士最終選擇了一次性付款。然而,時間過去了兩年,同時買房的業主中,選擇貸款購房的房子早就備了案,可付了全款的章女士對于房子何時備案卻一直沒有等到消息。面對這種尷尬的境地,章女士只能干著急。
采訪中,章女士告訴記者,她于2008年看中了于洪區怒江北街的一個樓盤,覺得戶型、價位等方面都比較稱心,于是決定出手買兩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當時,銷售人員告訴章女士,如果選擇一次性付款的話還能夠享受總房款96折的優惠政策,想到兩套房子能便宜近五萬元,章女士最終接受了銷售人員的建議,并于2008年2月份交付了兩套房子近100萬元的全款。
當初,銷售人員向章女士承諾,房子最遲2009年初能備上案,2009年年底就能入住。但章女士等了一年多,2009年初房子卻沒有如期備案,此后,章女士多次找到樓盤開發商,對方對備案問題仍是一拖再拖,不能給出明確答復。
到了今年10月,章女士全款買下的兩套房子仍然沒有備上案。而與章女士境遇不同的是,與章女士同期買房的業主中,一些選擇貸款購房的業主房子已經陸續備案,像章女士一樣全款購房的業主無一例外地都在等待房產備案。
“本來是為了省錢才選擇一次性付款,沒想到會有這么多問題,結果還要多交契稅。早知如此,當初就選擇貸款了。”章女士后悔不已。
B、原因透視 開發商給予“最”優惠
目前,在沈陽市場上,打出“一次性付款九幾折”這樣優惠政策的樓盤不占少數,相比按揭貸款來說,一次性付款的方式所享受的優惠更多,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會對一次性付款的客戶做出讓利促銷的退步,就算比較熱銷的樓盤也是如此。
而這也是部分購房者選擇一次性付款的關鍵所在。日前,渾南某樓盤開盤,打出了一次性付款8折的優惠,而余女士就是看中了這點,選擇了一次性付款。“按照原價,每平方米是8000元,要是打八折,100平方米的房子就是64萬元,能便宜16萬元。這可不是個小數目,省下來的錢都能買個小戶型了。”
拒做房奴為“利息打工”
選擇一次性付款的購房者中,還有一部分是止步于按揭貸款的高利息。一套總房款在30萬元左右的房子,如果選擇銀行貸款,那么在按期還完貸款后,總房款則躍升至40萬元左右,光是利息就近10萬元。
杜先生在沈陽某銀行工作,由于自己就是做理財的,他對于銀行房貸利率的高收益也最為清楚。他自己算了一筆賬:15年期的50萬個人房貸,首付越高,總價就會越低,首付兩成和首付三成,其間的總價差額高達七八萬元,一次性付清款項,還能省下房貸險、評估費等雜七雜八的費用。所以杜先生看中了房子后,一次性付清了房款。“只要總價不是太高,一次性付款當然合算。”
年齡門檻限制貸款買房
“我今年已經55歲了,年初剛剛買了一套60平方米的小戶型。我是一次性付清了三十萬元的房款。沒有選擇貸款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年齡所限。”購房者吳大爺告訴記者。
目前,除了投資者,自住購房者中一次性付款的也不在少數。在他們當中,尤其以老年人為多。除了他們的消費觀念很難接受貸款買房外,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大多接近退休,也很難獲得銀行房貸。
像吳大爺在買房時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一家人經過幾次磋商,一致認為,像吳大爺這么大年紀,無論是申請公積金貸款,還是申請銀行商業住房貸款,都貸不到多少錢,也貸不了多長時間,比較了一下決定,還是湊足房價全款,把房子一下子買下來,落得個踏實。
全款購買超低價集資房
與其他人選擇一次性付款的原因不同,趙先生交付全款則是受到了單位集資建房超低價的誘惑。2006年,趙先生單位集資建房,如果購買的話,每平方米僅有3000多元,比周邊的樓盤價格低了不止一點點,為此,趙先生動了心,交付了全款。
趙先生告訴記者,整個小區里有20多棟住房屬于集資建房,“當初很多人都議論說,這可能會是單位最后的集資建房,機會不能錯過。”而且,3000多元每平方米的房價和一般商品房比,怎么說都是太合適了。趙先生回家一商量,全家認為,這房一定要買。于是,連上自己父母、岳父岳母,一家人湊齊30多萬元錢,一筆付清了房款。
C、追根究底 一次性付款暗藏“備案難”風險
在當前政策收緊、銀行加息的背景下,購房人在合同約定的時間內一次性交清全部房價款,固然會減少利息支出,也可能會得到開發商一定幅度的折扣等利好,但購房者在交易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小的風險。
有經驗的購房者都知道,從買房到下證,大致要經歷簽合同、備案、開發票、交契稅、交維修基金、下產權證等若干環節,對于大多數手續齊全、資質較好的開發樓盤來說,一次性付款不會有什么問題。如果所售樓盤為現房,購房者付全款甚至會在第一時間拿到房屋的產權證。
當然,就大多數在售房源為期房的樓盤而言,購房者選擇一次性付款還是會加大購房風險。目前,如果選擇一次性付款,各樓盤基本都要求購房者在預售階段就交納所有房款,并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
然而,在交易過程中,很多預售樓盤都存在著五證不全的問題,雖然銷售人員承諾在一定時間段內會補齊手續,但對購房者來說卻充滿了未知的變數,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備案難”。
在本報所接到的房產投訴電話中,有30%以上的購房者都遭遇到了類似的問題——由于手續不全造成購房者所買的房屋無法備案,正常30天內的備案時間被無限延長,一年甚至兩年多仍然沒有備案的房子并不少見,進而影響契稅、維修基金等費用的繳納。
另外,對于購買期房的人來說,如果開發商沒有按期交房,或因工程資金不足等原因無法完成交付使用甚至工程“爛尾”,那么交付了全款的購房者就有可能損失更多的利息,甚至全部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