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期間發(fā)生的京東機票網惡意退票卷款事件,揭開了機票代理行業(yè)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機票代理商(簡稱票代)退票過程的監(jiān)管幾乎處于真空狀態(tài)。也就是說,任何有正規(guī)票代資質的票代,都有可能成為這起小概率事件的主角。
盡管京東機票網的涉案嫌疑人目前已經落網,但此事對票代行業(yè)造成的影響余波未平。人們不禁要問:引發(fā)票代惡意退票的漏洞為何長期存在?該怎樣堵上這樣的漏洞?如何拯救安全感受到重創(chuàng)的票代行業(yè)?相關各方的反省是否會引發(fā)票代行業(yè)新一輪洗牌?
□事件
票代惡意退票后卷款走人 機票被取消乘客毫不知情
十一長假及長假后的一個月里,至少有350位消費者卷入了一場機票莫名被取消的“離奇事件”。
“為什么我付了款,臨乘機時卻發(fā)現機票被退掉了?”十一之前,楊先生從在線旅游垂直搜索引擎“酷訊網”所鏈接的“京東機票網”上,訂了兩張10月7日從烏魯木齊飛往北京的機票,并支付了3982元票款。但10月7日當天,楊先生和家人來到機場辦理登機手續(xù)時,卻被告知他訂的機票已經被退掉了。為了趕上這趟航班,楊先生不得不當場花費5200元重新購買機票。回到北京后,他收到了京東機票網發(fā)來的短信,短信稱,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公司出現了經濟問題,公司將退還票款。不過此后,楊先生再也沒有打通京東機票網的電話。
和楊先生有同樣遭遇的人還有不少。在收到多個消費者的投訴后,酷訊網連忙派工作人員趕到京東機票網的辦公地點——北京千川隆福航空服務有限公司,卻發(fā)現已是人去樓空。如今談及此事,酷訊網CEO張海軍仍大呼“不可思議”。“這家小型票代成立于2005年,有中航協的航空票代資質認證,在網絡平臺上賣票也已經有兩年多時間了。我們追蹤這家公司為消費者預訂機票、出票等環(huán)節(jié),結果沒發(fā)現什么問題,他們出的票都是真票。”張海軍說,和那些受害消費者一樣,酷訊網此前對京東機票網的惡意退票行為毫不知情。
在酷訊網方面急得跳腳的時候,票代行業(yè)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漸漸浮現:當消費者通過票代購買機票并拿到票后,已經收取了機票款的票代卻可以不經購票者同意,直接向航空公司發(fā)起退票;而航空公司退款時,會首先將錢款退給票代。也就是說,如果票代將消費者的機票退掉后卷款走人,其實易如反掌。
京東機票網“人間蒸發(fā)”后,受害消費者將索賠的矛頭指向了為京東機票網提供席位的酷訊網。據統計,京東機票網惡意退票卷款事件至少影響到350位消費者,造成了超過45萬元的損失,并涉及國內絕大多數航空公司。盡管酷訊網在10月10日就為此建立了消費者維權基金,不少消費者也拿到了按原票價支付的賠償,但是,索賠程序的繁瑣和二次購票的差價問題,依然讓一些消費者做出了將京東機票網和酷訊網一并告上法庭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