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存儲 行嗎?(組圖)
2012-12-12 10:05 賽迪網-中國計算機報 &n
從事存儲操作系統開發的崔文林從華為其他產品線進入華為統一存儲研發部門已經有三年多時間。曾經在其他公司有過短暫工作經歷的他表示:“華為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所大學。我們同一個部門的大部分員工都在30歲以下,大家相處起來感覺像兄弟一樣,工作氛圍十分融洽。華為公司的人際關系比較簡單,只要你付出了,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我本人十分享受這種工作氛圍。”
除了工作環境和諧之外,讓年輕的研發人員感覺有吸引力的一點是公司的人才培養機制——導師制,也就是傳幫帶。“每位新員工入職后的一年內,都會有一名公司指定的導師為其提供幫助和指導。新員工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這位導師請教,這就保證了新員工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上手。新員工入職的前半年,通常是學習和參與基礎的開發、認證工作,后半年就可以真正地參與到產品的開發中,承擔新產品開發與交付的工作。”孫凌翔介紹說,“通常來講,在華為存儲研發部門工作一年以上的員工,就可以稱為是‘老員工’。通過內部的學習平臺,以及公司提供的與外界交流的機會,我們的研發人員可以很好地把握存儲業界的最新技術趨勢,并能與銷售配合,了解客戶的需求,從而更好地進行產品的研發。”
崔文林補充說:“在我所處的研發團隊中,每年都會有新員工入職。通過傳幫帶這種機制,每個新員工都能快速成長。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自己的能力將技術快速轉變為產品。產品的成功就是我們個人的成功。”
軟件不再是短板
2002年,華為剛介入存儲研發時,主要做的是存儲底層的操作系統以及RAID、緩存算法等方面的基礎性研究工作。“2002年之前,存儲產品的價格非常昂貴,而且市場上主要的存儲廠商全是國外的。當時3G市場雖然處于上升勢頭,但是我們已經在考慮“后3G時代”應該尋找什么樣的新業務增長點。”孫凌翔表示,“無論是從發展民族產業,還是從尋找企業自身持續發展的動力的角度講,我們都強烈地意識到,必須進入存儲領域。”
2006年,華為通過與賽門鐵克成立合資公司,不僅豐富了硬件產品線,而且逐漸補齊了軟件產品。
從產品的角度看,通過前幾年的積累,華為不僅推出了軟硬件整合的存儲解決方案,而且在存儲底層的硬件優化、軟件與應用的優化、文件系統、異構存儲的兼容性等方面都學到了不少經驗,這對于日后豐富華為存儲的產品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華為的技術人員與賽門鐵克的技術專家在產品設計、存儲基礎架構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華為的存儲架構師團隊因此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客戶的溝通和產品交付,華為對存儲的認識得到快速提升,知道客戶的真正需求是什么,知道如何做才能真正提升客戶存儲的使用價值。
在華為收購華為賽門鐵克之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華為存儲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孫凌翔介紹說:“除了存儲基礎研究的實力得到增強以外,華為2012實驗室在基礎芯片、數據庫、文件系統等方面的研究對于提升華為存儲的整體實力、構建高效的底層存儲架構也十分有益。另外,受益于華為在整個IT產業鏈上的投入和積累,華為存儲與服務器、網絡的結合產生了1+1+1大于3的效果。總之,華為為存儲業務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市場平臺,更方便了存儲部門了解客戶的需求,更好地銷售存儲產品,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
孫凌翔回憶說:“2006年以前,國內其他存儲廠商的通常做法是自己做硬件,然后再找成熟的軟件進行集成。雖然當時華為也可以選擇這條道路,但是最終華為還是決定自己在軟件上進行投入,而與賽門鐵克合作讓華為迅速填補了在上層軟件、文件系統以及異構存儲等方面的空白。現在看來,這些正是華為存儲產品化做大做強的一個重要基礎。”在RAID 1.0時代,華為存儲的一個特點是硬件領先,軟件偏弱。隨著RAID 2.0的推出,華為在存儲軟件上也開始領先。如今,華為存儲軟件研發的投入逐漸增加。以前,華為存儲軟件的策略是填補空白;現在,華為存儲軟件要做的是找到新的業務增值點,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因此像數據保護、三地三中心、結合數據庫應用的增值解決方案等成了華為存儲關注的重點目標。
“在存儲軟件開發方面,我們每天都不斷地前進,并一步步逼近那些成名已久的存儲公司的水平。我們每天都在學習新的技術,掌握新的發展動向。我們的不足之處可能在于我們做存儲的時間還不夠長,經驗略遜,畢竟存儲是一項經驗性很強的業務。”崔文林表示,“不過,華為研發團隊有一種精神——敗則拼死相救,勝則舉杯相慶。每次在新產品發布之前,大家都會變得更加團結,誰也不愿意在臨門一腳時出現差錯。”
以客戶需求為先導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加快新產品上市速度,同時保證產品的質量對于研發人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們在存儲研發上采用了矩陣式的架構,橫向按技術領域分工,縱向按產品線分工,然后會針對某一個特殊產品的研發成立項目組。這一機制保證了產品開發的速度。”孫凌翔介紹說,“實現產品交付速度與質量的平衡,最關鍵的是保證基礎平臺的穩定性。做到了這一點,日后在產品更新換代時,只要在產品策略、管理和核心業務功能的定制化上做一些調整就可以了。如今,我們平均每年都會發布一個大的軟件版本,同時伴有兩次小版本的升級。”
華為存儲的研發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全球客戶市場的。華為在北美地區有專門做前沿技術研究的團隊,他們會跟蹤國際廠商的最新技術動態,并與全球網絡存儲工業協會(SNIA)這樣的存儲行業標準化組織保持密切的溝通。在國內,華為以成都為核心,建立了覆蓋北京、深圳、杭州和西安的存儲研發網絡。下一步,華為還會在海外進行研發布局,加拿大以及歐洲地區都在考慮范圍之內。孫凌翔介紹說:“我們內部有一個完整的需求管理分析平臺。我們的員工在與客戶交流后,會將來自于全球客戶的需求錄入到需求管理分析平臺中,并及時跟蹤處理。我們的產品研發、軟件版本升級等都是針對客戶需求做出的。有時,我們還會為一些比較特殊的需求專門開發一個新的產品。這些做法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解決客戶的實際問題。”
談到未來存儲研發的重點,孫凌翔介紹說:“我們還要不斷完善存儲產品的客戶管理界面,并將存儲產品與客戶應用更好地結合在一起,增強數據保護的能力,持續提升存儲的效率。”對于存儲客戶來說,數據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客戶還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備份、容災機制。因此,華為下一步會在容災技術方面進行大量投入。另外,數據分析與挖掘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發展方向。孫凌翔表示:“我們會進一步做好存儲的整體優化,為數據分析和挖掘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撐。”
2012實驗室是在華為原中央研究院的基礎上建立的。它專門負責研究如何應對未來“數據洪水”泛濫帶來的挑戰,它包括很多子實驗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數據庫、文件系統、半導體新工藝等。據范瑞琦介紹,在存儲技術的研發上,華為存儲業務部門與2012實驗室既有協作,也有分工。華為存儲研發部門做的是未來一兩年內可能使用到的存儲技術開發,而未來3~5年可能用到的存儲技術預研則由2012實驗室的相關部門來完成。
[ 產品篇 ]
實現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產品創新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2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3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4《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5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6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7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8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9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10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