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存儲 行嗎?(組圖)
2012-12-12 10:05 賽迪網-中國計算機報 &n
“滿足客戶對性能的持續需求是華為存儲一貫的目標,在集群NAS等大數據產品領域就更是如此。”經寧舉例說,“今年9月,我們發布了面向大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N9000產品,它采取橫向擴展的分布式架構,具備很強的彈性擴展能力,可線性擴展系統性能。無論是N8000,還是N9000,都具備高性能和高性價比的特點。通過一次次的產品性能提升,我們要向客戶表明,華為有能力為客戶提供滿足其需求的存儲解決方案!
華為的存儲產品全部采用實證式的測試方式,細致到每個性能指標。為測試N8000系列集群NAS的極限性能,華為存儲曾在自己的數據中心里成功地搭建過一個總容量為15PB的存儲環境,運行了三個多月。當時整個機房的機柜都被用于此項測試!凹词刮覀兊拇鎯υO備性能屢破記錄,通過與一些客戶進行溝通,我們還是感受到客戶有更高的要求。”經寧補充說,“我們不斷努力,希望我們的存儲產品在各個方面都能更加貼近客戶的實際需求。我們要讓客戶看到我們的進步,對我們產品的持續發展能力更加有信心!比缃,華為的存儲解決方案中心正在著手搭建一個100PB的存儲環境。
在大數據產品方面,華為采取了更為開放的架構。新發布的N9000產品采用標準化的存儲服務器硬件架構,整合了華為自己的交換機等產品,形成了全分布式的、海量、易擴展的大數據平臺,存儲、備份、數據庫分析等技術全部整合到一起。如果將華為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平臺比作一個金字塔,那么最上層就是分布式數據庫、Hadoop等,中間層是分布式NAS單元,下層則是分布式備份、歸檔等單元。這樣一個完整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具有高彈性,可以從小規模開始部署,并可根據客戶的需求持續擴容。
“在集群NAS等大數據解決方案的推廣方面,我們采用由點及面,從垂直行業先找到突破口的方式。比如,我們從2009年就開始研究媒資行業的幾個重要子系統的存儲需求,包括對時延、帶寬和容量的要求等,然后根據不同子系統的需求找到與存儲的契合點!苯泴幗榻B說,“華為存儲從一開始就以全球化的戰略眼光和策略經營存儲業務。現在我們發布新的存儲產品時,宣傳資料都是先確定英文版,然后再撰寫中文版。舉例來說,我們現在重點關注的媒資行業,率先在歐洲地區找到了突破口,德國、英國的一些電視臺都采用了我們的大數據存儲解決方案!
記者手記
始終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
11月15日早晨,作為華為成都新基地建成后第一批正式到訪的記者,我們漫步在園區中,感受著成都冬日難得一見的溫暖陽光。在生氣盎然、規模龐大的園區內,間或分布著10多幢淺灰色的大樓。這些樓雖然朝向不同,但是外觀幾乎一模一樣,難怪一些剛到園區上班的員工經常會走錯路。屬于華為存儲產品線的大樓目前有4幢,最重要的還包括一個至少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解決方案演示和驗證中心。待中心全部建成以后,那里將是華為全系列存儲產品和解決方案的展示、測試和兼容性驗證中心。
由于園區還沒有完全投入使用,一些大樓的內部還在進行裝修或設備安裝調試。不過在序號為U7的大樓正門上方懸掛著的“歡迎存儲產品線兄弟姐妹進駐”字樣的條幅則表明,華為存儲業務已經邁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在兩天的時間里,記者采訪了包括華為存儲產品線總裁、華為存儲各重點產品線總監以及華為存儲基層研發人員等在內的多位華為存儲的員工。從他們身上,記者強烈地感受到了一種已經深深融入到華為企業文化中的精神——不斷學習,持續創新。
在華為統一存儲部門負責Cache和QoS設計和開發工作的崔文林在三年前就是主動要求進入存儲部門的。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認為進入存儲這個朝陽產業,能夠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專業技能。他剛進入華為公司時,感覺華為公司就像是一個大學校園,每天他去上班時就感覺像是去上課。在一個平等、寬松、團結而又充滿責任感的研發團隊和氛圍中,他感覺自己在不斷進步,同時也為一個個新產品的誕生而自豪。
外界有人這樣評論:華為賽門鐵克公司回歸華為后,經過幾年合資公司的學習與實踐,華為存儲已經可以“畢業”了。華為存儲產品線統一存儲領域總經理張立武認為,華為通過不斷學習,積極參與SNIA、SNW等國際組織與活動,逐步掌握了用IT的眼光、方法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掌握了站在宏觀戰略的角度上前瞻性地去考慮存儲業務發展的方法論。但是,華為從CT領域跨界到IT領域,畢竟是進入了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以往華為在CT領域取得了成功,并不一定就能保證華為在IT領域繼續取得成功。因此,華為存儲部門還需要時刻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
華為云存儲領域總經理袁遠表示:“通過前幾年的積累,我們在存儲的技術和商業模式上已經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經驗,雖然距離存儲領域的TOP1還有距離,但是在云存儲這類新興的業務上,大家是從同一起跑線出發的,而且我們保持著領先地位。我們的高端存儲、云存儲以及統一存儲的更新換代產品才剛剛發布。我們在產品的創新和應用方面仍然有一種緊迫感!
采訪結束后,記者走出園區時,天色已黑。在辦公樓的大堂,記者遇到了三三兩兩從食堂吃完晚飯回來繼續加班的華為存儲部門的員工。在華為成都基地,這已經是一種常態。看著這些普遍年齡在30歲以下的員工輕聲談笑著走過,記者有一種走進了大學校園的感覺。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曾反復詢問被采訪者:你認為華為存儲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么?看著這些青春的面孔,想著將存儲業務做大做強視為最大成就的華為存儲領導與員工,記者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2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3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4《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5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6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7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8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9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10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