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變化的經濟環境,驅使著傳統商家革新自身的商業模式,爭先恐后地進駐電商領域。隨著傳統家電零售行業兩大巨頭國美和蘇寧均巨資挺進電商領域并展開激烈價格戰,以沃爾瑪為代表的傳統零售商、以萬達為代表的房地產行業、以居然之家為代表的傳統家居行業、以中石化為代表的傳統能源行業、以順豐速遞為代表的物流行業以及各大銀行紛紛試水電子商務。交行的“交博匯”、中行的“云購物”紛紛登場,工行、華夏等銀行也計劃跟進,試圖在這個新領域分得一杯羹。
在電商行業大浪淘沙的過程中,血拼價格、血拼投資讓越來越多的資金實力一般的中小電商倒閉或者被并購,而新加入的一些資金雄厚的傳統行業巨頭則更多側重運用電商平臺擴展自身業務,推廣企業品牌,以便更好地體現線上線下協同互補的優勢,為迎接新商業模式的變革提前做好準備,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公共電商平臺有著較大差別。
對仍處于粗放格局中混戰廝殺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而言,隨著電商行業成為投資界的重點投資對象,數以億計的資金不斷涌動。更多傳統企業加入電商行業有利于進一步激活大量新鮮客戶的巨大消費潛力,進一步擴大現有的網購用戶規模,擴充整個行業的龐大產業藍圖,但也推動著中國電商行業進入一個密集整合期,少數寡頭壟斷競爭格局逐漸浮出水面。
回歸實體經濟
王健林和馬云的電商對賭,則把社會的注意力進一步集中在了對電商行業的思考上面。
傳統百貨業則奮起反擊,新世界百貨等傳統零售商抓住圣誕、元旦等傳統節日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出血”大促銷。電商這類新的商業系統在內戰之余,也和傳統零售拉開了戰線。
這是一場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戰爭嗎?
早期依托互聯網而生的電子商務曾被定義為虛擬經濟,實際上隨著電商產業的發展,電商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最先有著開放意識的傳統商家正加速步入電商行列,越來越多的傳統實體經濟和電商相互融合,正在重新定義著電商行業。
“電商行業互聯網環境下的電商本質,早已不是以前很多人理解的‘虛擬經濟’,實際上電商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是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傳統實體經濟結合的一種新經濟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有效整合當下資源,降低企業發展成本,提高社會整體效率。”馬云指出。
盡管電商行業在高速發展的路上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對于正在大力推進實體經濟的中國來說,對于中國整體經濟增速下滑的2012年來說,我國電商行業在2012年經歷了跨越式發展的最重要意義,則在于它正在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發了實體經濟內生力,并成為擴內需、促消費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