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勢必仍然需要走一條較長的發展和創新之路。
而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具有先知先覺意識的傳統企業已經抓緊機會在對自身進行轉型和升級,并積極融入電商行業。
顯然,電商與傳統產業不應是替代關系,而是共融關系。電商和傳統產業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勢必將成為未來商業發展的一個趨勢。
而從中國的整個產業經濟來看,與電商這類新經濟同樣有著巨大發展空間的新產業,也同樣面臨著電商行業的問題。
因為難得的政策機遇和創新機會,中國正在迅速涌現越來越多的新興產業企業。大批傳統中小企業倒下的同時,更大一批的新產業企業在沖上來。2012年,“城頭變換大王旗”成為產業領域一場看不盡的大戲。
但在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看來,在發展新產業的同時,更應該著力發揮傳統支柱產業的優勢,尋找新的增長點,開拓新的市場。因為新產業的發展需要長時間孕育和摸索前進,也不能保證一定會成功。
多家傳統產業企業也在呼吁,政府在堅持和完善對新興產業支持政策、鼓勵新興產業企業成立的同時,更要鼓勵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問題,避免將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割裂,傳統產業的轉型和升級應和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結合起來。
隨著產業領域的覺醒和變革,2013年,注定是轉型和融合的一年。
“電商國王”馬云
王冰凝
他是產業領域的“終結者”,還是行業新體系的建設者?
“‘雙十一’并不是電商內的大戰,這是新的商業系統對傳統零售開始發起的挑戰。”在2012年的“11·11”大促銷中,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和天貓一天即完成了191億元的交易額,這讓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感到志得意滿,甚至向傳統零售業下了戰書。
馬云叫板傳統零售,10年以后電商要占零售市場的一半。“我們很幸運,能夠適逢互聯網這個時代,一起見證并參與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給我們社會帶來 的一次次驚喜和改變。1萬億只是剛剛開始,我們正在步入10萬億的時代。”馬云的理想很豐滿:電子商務今天一萬億只是剛剛開始,現在所做的只是對傳統零售 渠道的變革,未來三至五年,將進入生產制造的變革,直到影響生活方式的變革。
事實上,馬云即使不下戰書,阿里巴巴2012年在零售領域的勢如破竹已經沖亂了傳統零售業的陣腳。淘寶和天貓頻繁低價促銷帶來的交易額已經讓眾多傳統零售商不可企及,而更多的中小型實體零售商更是深深體驗了這個冬天到底有多冷。
而馬云所說的電子商務“基本取代”傳統零售的意義所在,即在未來8到10年之中,國內傳統零售業態開始出現頹勢,其市場份額極有可能被電子商務所侵占。在經歷了銷售寒冬之后,馬云這一具有破壞力與顛覆性的判斷,更讓傳統零售業不寒而栗。
不過,馬云還沒有被勝利沖昏腦子,“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也不想消滅誰。”他認為阿里巴巴的成功更得益于這個時代。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 及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馬云這個電商之王。“電商不會取代傳統商業,但會基本取代。因為它不是模式創新,而是生活方式的變革。”他說。
在網購的沖擊下,實體零售企業正在緊急調整自身,但馬云也沒有閑著,2012年,阿里巴巴集團分拆成了阿里巴巴國外、阿里巴巴國內、一淘、淘寶、天貓、聚劃算、云計算七大業務,一方面分兵把守各大關口,另一方面也組合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電商大平臺。
阿里巴巴這種顛覆傳統生產模式的新方式能夠走多遠,將會對供應鏈的效率提出哪些考驗,現在一切還是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