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CCTV《經濟半小時》欄目播出《50年收費路的背后》曝光廣州花都公路收費站收費期限長達50年 主編:趙悅 編導:袁柏鑫 攝像:樊建恩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歡迎收看經濟半小時,今天我們繼續關注收費公路。從3月中旬開始,《經濟半小時》連續報道了廣東收費公路存在的一些問題,在這些收費公路中,有的由于長期嚴重擁堵,高速變成了低速;有的標準混亂,收費過高,不到一公里的路程,收費金額竟然達到國家標準的五倍、六倍;更有甚者,有的收費公路竟然把收費期限延長達50年之久,遠遠超出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節目播出之后,廣東收費公路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那么這些收費亂象背后有什么玄機?50年的違規收費到底是怎么來的?我們的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再次趕赴廣東進行了追蹤采訪。今天在我們了解真相之前,先來簡要回顧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記者:這里是廣州市花都區的四角圍收費站,這上面的收費年限顯示,收費期是1994年到2044年,總共是50年,而我國的公路法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都明確規定,最長不得超過30年,這里卻是50年,這是什么原因呢?
不僅是四角圍收費站,在靠近花都市區的龍口收費站,記者發現,那里的收費年限是從1993年到2043年,同樣也是50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經營性公路收費期限,按照收回投資并有合理回報的原則確定,最長不得超過25年。即使是在中西部地區,最長也不得超過30年。而在廣州,那兩處收費站的收費期限卻是50年,記者去到了收費管理單位,廣州市花都區路橋收費管理所。
梁偉文 廣州市花都區路橋收費管理所副所長
梁偉文:應該是跟外資的(投資)條件了,根據那個條件確定的50年
梁偉文介紹說,那兩處收費站所在的公路都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當時花都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經過多方努力,才有資企業愿意投資道路。那兩條道路由花都區路橋工程公司與一家澳大利亞企業分別按65%和35%的比例投資,當時確定的收費期限是50年,也是外商投資的條件之一,并且到現在為止收費期限還是50年,從沒有調整過。
那為什么明顯與國家法規相違背,那兩處收費站還能按50年期限收費呢?多方努力后,記者找到了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王則楚曾擔任過廣東省政協委員,他告訴記者,在2007年他曾就此向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提出,降低那兩處收費站的收費年限。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答復說,那兩處收費站屬于市、縣違規轉為經營性的收費站,違反國家和省的相關規定,將督促廣州市相關部門對該問題抓緊進行整改,予以糾正。花都區路橋收費管理所副所長梁偉文告訴記者,他也曾參與了對王則楚提案的回復工作,但從來沒聽說過被要求整改。
梁偉文 廣州市花都區路橋收費管理所副所長
梁偉文: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那個文件我也沒看到
主持人:節目中記者看到的花都區這兩處收費站收費時間明顯超過期限,相關部門也認定屬于違規收費,那么為什么長達四五年的時間,這些違規都得不到糾正呢?就在我們的節目播出之后,又有知情人向我們透露,花都區收費站實際存在的問題,遠比我們了解到的還要嚴重。記者帶著新的線索在廣州進行了調查。
4月10日,記者又一次到了廣州花都區,根據知情人提供的線索,記者進行了走訪。此時記者才發現,事實上,除了前次報道中提到的四角圍、龍口收費站,在花都區,收費期限50年的收費站還有3處。位于花都區和從化市交界處的楊荷收費站,收費期限從1993年9月到2043年9月。位于花都區西部的橫沙收費站,收費期限從1995年1月到2044年11月。位于花都區西南方向的炭步大橋收費站,收費期限1993年9月到2043年9月。
所有的收費站都在正常營業收費。以家用小轎車為例,單次通行費從3元到7元不等。大型貨車單次通行費用最高甚至達到了20元。五處收費站的經營收費單位都是花都區路橋收費管理所。雖然拍攝的時間不長,但在那些收費站,記者卻好幾次見到了過往司機因為交費和收費人員發生爭執。在楊荷收費站,就在記者拍攝時,一輛大貨車通過收費站時,竟然加大油門直接闖了過去。由于太過突然,記者只來得及拍下闖桿后的鏡頭,落在地上的就是被撞掉的攔桿。一位工作人員隨后過去又安好了那根攔桿,但不一會,那根攔桿卻又搖搖晃晃地掉了下來。記者走到跟前才發現,收費站的所有攔桿都是活動的。
廣州市花都區楊荷收費站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沒辦法,因為那個車子,你要考慮一下它的財產問題是不是?這個都可以活動的,用力猛撞一下就可以出來的,推它的車子是沒有損害的這個。
工作人員說,像那樣闖桿的每天都有幾十起,為了雙方的安全,收費站只好把所有的攔桿換成了活動的。在那處收費站旁邊,樹上吊了一二十根備用的新桿,把樹都已經壓彎了。在樹下,是十來根被換下來的攔桿,有些欄桿的根部都已被撞爛了。
工作人員:大概最少的話都要20、30多次,一個班次8小時。8小時,最起碼這樣。
主持人:我們無法判斷花都區收費站采用活動欄桿的真實原因是什么,但是記者在現場看到的情況是,盡管闖桿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但似乎收費站默許這種闖桿行為。是什么原因讓收費站看起來這樣心虛呢?記者進一步調查的結果大大出乎了預料。
主持人:在廣州市花都區,有五處收費站的收費期限都是50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及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的規定,經營性公路收費期限,最長不得超過25年。即使是在中西部地區,最長也不得超過30年。50年的年限聽起來確實匪夷所思。那么是誰,又是依據什么確定這50年的收費年限呢?
4月12號,廣州市花都區交通局副局長郝海鋒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郝海鋒 廣州市花都區交通局副局長
郝海鋒:花都的收費站50年都是由我們當時區里面的相關單位報到市里面,再到省里面都是經過審批的。
郝海鋒說,1993年前后,當時的花縣,也就是撤縣建區前的花都由于基礎設施落后,通過集資、貸款等方式興建公路,在建設過程當中逐步引進外資。
記者:找的哪的企業?
郝海鋒:一個是澳洲的國投,一個香港國投,兩個企業。
記者:香港和澳洲的國投,當時跟他們合作談的內容是什么?
郝海鋒:這個內容不是我們經辦的,我也不太清楚,我所知道的是跟這個企業合作以后,路建好以后,就向省市里面申請,就批準了收費50年。
郝海鋒說,他只知道合資是和澳大利亞、香港的兩家企業進行的,具體內容并不清楚,F在五處收費站的經營管理單位、花都區路橋收費管理所提供給記者的一份材料則顯示,那家合作企業全稱是廣州花都區新東華道路發展有限公司,共4家股東,中方股東占15%的股權,其余85%的股權由香港和澳大利亞的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擁有。花都區公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劉小禹接受采訪時說,確實是成立了樣那一家合作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