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4月25日電近日,多個網站上出現“關于宜君縣衛生局騙取國有土地違規建房售房”的網帖,發帖人舉報稱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建設的新農合醫療大樓被當作商品房出售,惠民工程成了“創收工程”。宜君縣衛生局局長姜馮樂日前回應稱,當初因40萬元項目資金沒到位,衛生局才將經適房面積擴大,并將其中3戶售給衛生系統外人員。
醫療樓建成商品樓
近日,多個網站上出現“關于宜君縣衛生局騙取國有土地違規建房售房”的網帖,發帖人舉報稱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建設的新農合醫療大樓被當作商品房出售,惠民工程成了“創收工程”。舉報者張寬亮說,他從2008年就開始實名舉報新農合綜合大樓建設項目存在違規建房、涉嫌腐敗等問題。
據宜君縣衛生局局長姜馮樂介紹,2006年5月,縣衛生局向縣計劃局提交申請,提出“宜君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承擔著全縣8萬農民的醫療保險工作,單位至今無固定的辦公地點,給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不便”,因此修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業務綜合樓工程。項目建成后,可以“進一步加強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服務于百姓,為廣大農村患者提供便捷、寬敞的服務環境。”
宜君縣發展計劃局批復同意立項建設。其中,項目建設規模為“工程計劃總投資300萬元,總建筑面積3900平方米,建成磚混結構,二個單元,七層(一層為550平方米辦公用房,二至七層為3300平方米、29套職工住宅和二層50平方米車庫)綜合樓一座。”而項目資金來源為單位籌資40萬元,職工集資260萬元。
不久,宜君縣房產管理局也批復同意這一項目按經適房立項,工程竣工后,“以本單位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戶為對象。”
記者在宜君縣城看到,位于縣城宜陽北街2號的這幢樓房一共7層兩個單元。據住戶介紹,這幢樓上并沒有最初規劃的“一樓55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和“二層50平方米的車庫”。縣衛生局一份內部資料顯示,這幢樓房戶型建筑面積最小的106.89平方米,最大的120.01平方米,超出經適房建筑標準。
在距這座樓不遠的地方,管理全縣8萬農民醫療基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工作人員,仍“蝸居”在宜君縣醫院三樓的幾間房屋中。
銅川市認定決策失誤
據姜馮樂介紹,2010年張寬亮以縣政協委員的身份就此事提交相關提案后,縣房產管理局和國土資源局均進行了答復。縣國土資源局在復函中稱,衛生局存在私自改變土地用途,規避國有土地使用實行招、拍、掛出讓的法律法規,以及造成國家資產流失等問題。并提出,宜君縣衛生局非法改變土地用途使用土地761平方米,每平方米處以20元的罰款;以及責令衛生局補辦用土批準手續,補繳土地出讓金、簽訂土地出讓合同。
姜馮樂說,當初是因為原本要爭取的40萬元項目資金沒有到位,造成了資金短缺,衛生局才將經適房面積擴大,并將其中3戶出售給衛生系統外人員。
銅川市紀委今年調查此事認為,張寬亮舉報的衛生局私自改變土地用途等問題屬實,但屬于決策失誤。但張寬亮認為,這不僅是決策失誤,國有土地上建起私人住宅是違法違規,性質嚴重,應該追究主管部門領導以及計劃、城建、房管等職能部門監管失職的責任,他還將繼續舉報要求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