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在北京有兩件事情非常火,一個是正在熱映的《功夫熊貓2》,一個是任志強的“粉(絲)見(面)會”。“俗話說,人走茶涼。但退職的任志強絲毫沒有感到落寞,穿著海魂衫,以漁夫形象出場的任志強,愣是像功夫熊貓一樣贏得滿堂喝彩。”有媒體說。
尋找下一個十年的方向
“第一代地產大佬們的集體隱退,也表明中國房地產業正漸漸步入成熟,個人英雄主義的光環慢慢褪色。”業內人士表示。不過,沒有人承認“隱退”。
尤其是任志強,幾乎是咬文嚼字地強調“沒有退休,而是退職”。當有記者不依不饒地繼續追問他,打算什么時候徹底不干房地產了,他幾乎要吼了起來,“我為什么徹底不干了?!”
他從華遠集團總裁職位上卸任了,但仍然是華遠地產(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掌舵集團與掌舵香港上市公司有何差別?外人無法知曉,但是據他自己表示,此后可以接受一些客座教授之類的社會職務了,因為“快退休了沒人管了”。
不過,任志強發表最多看法的,參加最多活動的,仍然是房地產方面的。對于政策,對于房地產未來的走勢,他仍然是口無遮攔的“大炮”,只不過人到花甲,比前幾年平和了不少。
而王石即便是去游學,也是帶著萬科董事長的頭銜。“公司的頭頭有事隨時都會向他匯報。”萬科的人士透露。萬科已經習慣了這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董事長,對他們來說,在國外讀書的王石要比登山的王石更容易聯系。對王石來說,游學也是為了萬科。“游學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習如何在新的經濟市場變化下,帶領萬科這樣的傳統企業迎接新的挑戰。”王石說。
業內人士分析,王石希望推動萬科的國際化。但現在萬科管理團隊尚無足夠的國際視野、海歸經歷和國際化的資源信息。他去哈佛,對萬科而言,也許是個契機。“老王在哈佛一年,會給萬科帶回多少哈佛學子呢?”曾任《萬科周刊》主編的成全機構董事長全忠曾在微博上感慨。
另一位“退隱”的地產大亨馮侖,雖然從萬通地產董事長之位上退下來,但是仍為萬通控股的董事長。萬通地產股權未變,其對萬通的控制力也未改變。任志強調侃馮侖此舉不過是“換了張床,換了個姿勢睡覺”而已。不過,變化依然有,馮侖的一個轉身,推動了兩個轉型:萬通將從一個純粹的地產公司,變為集資產管理、基金業務、住宅和商業地產、工業地產于一身的“大萬通”體系,而馮侖自己,則從開發商轉型為操盤戰略的“資本家”。
至于潘石屹,面對風言風語,從來沒有承認過淡出SOHO中國的管理層。就連玩微博被斥為“不務正業”,他都說是出于做生意的需要。“我想更多地思考公司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和社會有更廣泛的交流。”他說。他不但自己玩,還帶領公司玩了很多新東西:網上拍賣房子、將住宅當成創新產品來設計。他提出,公司要作“蘋果”,而不能作“腦白金”。
這些地產界叱咤風云的標桿人物,在退,也在以退為進。梳理他們“退隱”的脈絡不難發現,他們已經看到了黃金時代的逝去,退是思考,也是尋找,尋找公司的方向,尋找這個市場下一個十年的方向。“路總是要走的,別擔心。這一代人已經歷過許多了。不在乎再做一次選擇。”任志強曾這么說。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