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定價空間
“非精裝,不豪宅”,精裝修正在成為豪宅的“標配”,在房地產市場行情不景氣的情況下,也在逐漸成為調節價格的緩沖帶。精裝修標準的報價,通常占豪宅總價的10%~20%,開發商常常在精裝修報價上有所夸大,以制造房價更合算的印象。總售價過千萬元的精裝修豪宅,“裝修標準”動輒往往高達每平方米萬元以上,但高標準也并未能避免各種裝修問題:大理石地板出現裂縫、地暖容易壞、名牌電器的維修又是一大筆費用……
上海浦東一處在建的豪宅項目,2011年下半年曾叫出高達近5萬元/平方米的高價,遠遠高出相鄰地區3.5萬元/平方米的均價。當時售樓人員曾對記者自信滿滿地表示,超豪華的裝修標準,正是房價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行情的變化,如今這一樓盤價格已跌至4萬元/平方米以下,售樓人員卻又以“裝修標準降低”作為降價的理由。
對于豪宅的裝修標準,開發商習慣的做法是比實際成本和造價報得更高一些,這樣一來,房價就顯得合算了。 再以北京歐洲公館為例,當時樓盤對外宣傳稱精裝修標準為5000元/平方米。“這相當于五星級賓館的裝修標準。”現在看來,精裝修標準對歐洲公館銷售價格起到了很大的拉升作用。歐洲公館第一期于2009年年底開盤,當時同地段的毛坯房只有2萬元/平方米左右,而歐洲公館的銷售價格基本在3萬元/平方米以上。“精裝修實際投入價格應該在2000元/平方米左右。”業主金先生估算。
所以,精裝修一方面提升了樓盤的價值,也留給了開發商獲利空間。位于東北三環的世貿宮園,號稱裝修標準12000元/平方米。在質量問題證據確鑿的情況下,當業主選擇從房價中扣掉12000元/平方米精裝修費用希望獲得毛坯房,開發商堅決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