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來國家的樓市調控“風暴”效果如何?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即一手房)銷售價格同比仍繼續上漲,上漲了15.1%,漲幅比4月份縮小0.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漲幅比4月份縮小1個百分點,這是全國房價漲幅14個月來首次出現回落。顯示一系列樓市調控政策已初顯成效,而廣州一手房價較4月下跌0.9%,領跌全國。
5月漲勢如強弩之末?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了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包括一手房、二手房及商用物業)指數和1-5月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2.4%,漲幅比4月份縮小0.4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2%,漲幅比4月份縮小1.2個百分點,環比漲幅為連續14個月新低。
具體到一手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1%,漲幅比4月份縮小0.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漲幅比4月份縮小1.0個百分點。環比的漲勢,頗有點“強弩之末”的味道。
分類型看,與去年同月相比,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6.9%,與上月相比,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0.4%,其中普通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6.3%,高檔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9.1%;環比普通住宅銷售價格上漲0.5%,高檔住宅銷售價格上漲0.2%。
二手住宅方面,銷售價格同比上漲9.2%,漲幅比4月份縮小1.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比4月份漲幅低2.1個百分點。
廣州房價環比下跌0.9%
從地區上看,北京居漲幅排行第二,5月一手房價同比上漲22%,環比微漲0.9%;但如果綜合包括一手、二手房以及商用物業來看,北京地區5月房屋銷售價格(包括一手、二手房以及商用物業的價格)同比上漲14.3%,環比下降0.1%。也就是說,和今年4月相比,5月北京總體房價略有下降。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這是連續15個月以來,北京房價首次下降。
上海5月一手房價同比上漲11.5%,環比微漲0.1%;廣州同比上漲14.5%,環比則降0.9%;深圳同比上漲12.%,環比略降0.2%。而漲幅同比居全國之首的是?冢壬蠞q64.4%,環比則持平;而石家莊、長春則以1.9%并列環比漲幅全國之首。
數據顯示,盡管廣州一手住宅樓價同比仍然上升14.5%,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與4月比,則下跌了0.9%,成為70大中城市中,跌幅最大的一個。這已經是廣州一手住宅價格從3月至5月連續三個月時間內,環比均處于逐月下降的態勢,其中,3月樓價跌11.7%,4月微跌0.3%,5月跌幅繼續擴大到0.9%,其跌幅也是連續三個月居全國首位。
對于目前廣州樓市已出現量價齊跌的現象,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新聞發言人認為,市場在調控新政的作用下已顯效!霸趪4·15系列調控措施出臺后,5月份廣州每周的一手住宅網上簽約均價都出現明顯的下跌,說明國家房地產調控新政‘抑投機、遏上漲’的成效明顯,樓市成交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態勢,成交量出現較大幅度的萎縮;房價上漲態勢不僅得到遏制,而且伴隨著成交量下降已開始連續小幅下跌!
全國銷售額環比下降25%
數據顯示,5月份當月,商品房銷售面積6777萬平方米,比上月減少1274萬平方米,下降15.8%;商品房銷售額3335億元,比上月減少1113億元,下降25.0%。
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國房景氣指數”)為105.07,比4月份回落0.59點,比去年同期提高9.13點。
從分類指數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分類指數為105.56,比4月份提高0.62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2.43點;本年資金來源分類指數為116.69,比4月份回落1.46點,比去年同期提高20.07點;土地開發面積分類指數為90.15,比4月份提高1.70點,比去年同期回落2.40點;商品房空置面積分類指數為103.48,比4月份提高1.70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4.43點;房屋施工面積分類指數為111.36,比4月份回落0.49點,比去年同期提高17.43點。(記者趙燕華、實習生譚抒茗)
全國主要重點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 (2010年5月)
地區 房屋銷售價格指數 新建住宅價格指數 二手住宅價格指數
同比 環比 同比 環比 同比 環比
全國 112.4 100.2 115.1 100.4 109.2 99.6
北京 114.3 99.9 122.0 100.9 106.8 98.4
上海 110.9 100.0 111.5 100.1 111.5 99.8
廣州 108.0 99.6 114.5 99.1 102.1 100.0
深圳 114.2 99.7 112.0 99.8 116.2 99.8
杭州 115.5 99.4 117.5 99.7 115.7 99.5
海口 152.8 99.6 164.4 100.0 135.8 98.8
三亞 150.8 99.9 158.4 101.5 140.4 94.1
重慶 111.5 100.2 112.8 100.2 109.4 100.1
趙燕華、譚抒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