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曾想到,今年上半年樓板價最高的全國十大單價“地王”,竟有4幅是由自然人購得。 更出人意料的是,土地分析師根據這4幅“地王”的大小、區位和前期購買土地使用情況預測,上述“地王”很可能是當地的名人和富豪為了自住而購買土地自建豪宅。 十大“地王”中四幅為個人購買 7月2日,中國指數研究院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國103個城市土地交易情報,并列出了全國成交樓板價最高的10幅土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巧合”的是,上述10幅土地中有5幅來自林則徐、沈葆楨、冰心等人居住過的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福州三坊七巷。令人意外的是,這當中有4幅竟然是由自然人購得,時間都是在今年6月28日,其中最貴的一幅,樓板價甚至達到了27364元/平方米,和一線城市部分中心區域的二手房價格接近,是今年上半年全國單價十大“地王”中的第二名。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4幅由自然人購得的地塊中,總價最低的一幅價格達到2000萬元,最高的一幅高達1.21億元,購地金額足以在任何一線城市的頂級地段購買一處頂級豪宅別墅。
但中原地產研究院駐福州分析師林通表示,三坊七巷公開拍地中的大部分是由當地名人和富豪購買,其中除一部分用于商業開發外,大多數人買了土地用于自己蓋私人大院。這類個人買地用于自住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三坊七巷歷史人文積淀深厚,很多人想與歷史名人比鄰而居。最主要的原因是福州的土地價格比當地的房價下跌速度更快、跌幅更大,購房者覺得與其買房,不如買地。以上述樓板價達到27364元/平方米地塊為例,雖然樓板價不便宜,但卻是限高9米可建別墅類住宅的低容積率地塊,與周邊目前的高層建筑銷售價格相比,該地塊的樓板價不但不貴,反而顯得便宜。
中原地產的分析師許萌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上半年的房價下跌幅度遠遠落后土地的下跌幅度。中國指數院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103城市的土地價格已較去年底下跌9%。目前除少數一線城市樓盤的價格和去年底持平,大部分城市的樓盤售價仍高于去年底。
“大部分買地是為投資”
林通說,除自住外,大部分買地是為了投資,尤其在樓市新政后,土地變得比房子更具投資價值。據他了解,目前買地者中,除少部分是開發商背景買地作開發外,其他則來自貿易、制造等行業。在這些人眼中,雖近期樓市調控政策不斷,但投資空間依然要高于利潤日益微薄的上述行業,因此更愿意投資房地產。
他表示,購買三坊七巷地塊的一部分個人是為了投資。與其他地塊相比,上述地塊的歷史文化價值深厚而稀缺,因此擁有更高投資價值,對抗通脹的能力也更強。
除福州外,全國其他省份已經出現個人買地現象。7月2日沈陽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剛剛公告了沈陽有史以來自然人買地的價格紀錄,今年60多歲的束桂香老人以4.6億元的價格購得沈陽工農路9萬多平方米的地塊,此外今年上海等地也有自然人買地的情況。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研究中心副總監陳延彬說,上海去年和今年發生的個人買地案例,購買土地的自然人大部分買的是商業用地,而且每平方米樓板價不到周邊在售樓盤房價的一半,購買土地者是看到了土地的巨額利潤空間而去買地的。
錢生輝買地俱樂部負責人錢生輝也透露說,近一段前來買地的個人明顯增多,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認為,宏觀調控只是暫時影響樓市,對房地產市場的中長期影響并不大。(記者 楊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