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發布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然讓很多關注房市的人睜大了眼睛。這份5月中下旬,由中國人民銀行在全國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的問卷調查,是國家實施房市調控新政以來,權威部門對房市情況的最新把脈。那么,這份問卷調查,到底向人們透露了哪些重要的房市信息呢?
問卷調查顯示,“對當前房價水平,72.5%的居民認為‘過高,難以接受’,該比例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逐季攀升,至本季再創新高”。此段調查結果告訴人們:盡管國家從今年4月以來打出了嚴厲遏制高房價的“組合拳”,房市成交量急劇下降,但房價依然我行我素,繼續走高,以至于越漲越高的房價,讓居民越來越難以承受,對房價繼續上漲的不滿情緒日益強烈,直至本季度“再創新高”;“72.5%的居民”,顯然不是個無足輕重的比例,既然高達七成多的居民表示房價“過高,難以接受”,毫無疑問,房市問題仍然是當前最牽動民心、最影響民生,也是最需要采取強力舉措進行調控的焦點目標;“過高,難以接受”的居民感受,盡管不是現在才有,但在國家實施房市調控新政后,這種對高房價的焦慮和不滿的感受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強烈,顯示出目前的房市調控,并沒有動搖最受居民關注的房價根基,房市調控依然任重道遠。
問卷調查還顯示,“對未來房價,29.3%的居民持上漲預期,比一季度低10個百分點,房價上漲預期有所弱化。”這是一段非常重要的調查結果。盡管迄今房價仍在上漲,但居民看漲的百分比本季度卻“比一季度低10個百分點”。為什么在通脹預期強烈的背景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顯然跟當前國家對房市調控的態度沒有改變,抑制房地產的政策還會持續,下一階段將會演變、不斷擴大到政府控制的政策性住房上有關;也跟當前銀行信貸收緊,房市面臨“很差錢”的形勢,開發商資金鏈逐漸繃緊、松動房價的壓力越來越大有關。
當然,還跟中國面臨巨大的結構調整壓力,轉型需要淘汰落后產能、抑制低效的重復性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地產泡沫有關。最后,也跟各地要把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用地納入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予以重點保障,加大對公共租賃住房的投入,旨在解決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預期有關。
問卷調查在對居民的購房意愿上,最后得出了這樣的調查結果:“在此預期下,城鎮居民觀望情緒濃厚、購房意愿下降——未來3個月意欲購房的居民占比降至15.5%,連續兩個季度回落,累計降幅近3個百分點,結束了2009年以來持續上升的勢頭。”這段調查結果所蘊含的信息,一方面表明,隨著國家采取的一系列房市調控新政的落實到位,政策對房市的影響,正在改變2009年來居民“買漲不買跌”、進而一路追漲的狂熱情緒,以及普遍認為房價還會繼續大漲的浮躁心理預期,整個市場的觀望情緒日益濃厚,房市開始有所冷卻;另一方面,“未來3個月意欲購房的居民占比”連續兩個季度累計只有“近3個百分點”的降幅,也表明,由于居民仍擔心房價會越調越漲,心理無法踏實,因此目前的購房意愿并未隨著政策的出臺而迅速下降,相反,這些購買力正緊盯市場變化,隨時準備在“價格調得差不多的時候”迅速出手,以免錯過因調控而好不容易等來的購買時機。(徐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