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近日表示,“目前房地產市場呈現出量跌價滯的態勢,再過一個季度左右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面臨全面調整,房價會有所下降,但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說。”(《中國新聞網》7月5日)
這種表態傳遞出某種信號:調控還會延續,政府希望房價下降。但問題是,房價降不降,還要看開發商。
在一系列的調控政策下,房價開始松動,購房者正在持幣觀望。5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繼續上漲,但漲幅是去年3月以來首次回落,調控新政初顯成效。但漲幅同比下降與房價下降是兩個概念,事實上,為了維持房產暴利,開發商們正在與政策調控展開拉鋸戰,所謂“打死也不降價”。很多開發商手里有著大量土地儲備,根本就對“調控”無動于衷。而房價至今沒有實質性的“調整”,根子大概就在于此。
最近,任志強有段話值得品味:“我鼓勵大家盡快地降,給政府一個臺階,后面就不會出惡性的政策……”給政府個面子,下降吧——任志強的話,可謂一語道破“天機”。而在我看來,國土部領導的此番表態,更像是一種“暗示”和“引導”,一方面讓消費者繼續持幣觀望,一方面讓開發商“識相”,主動降價。
但開發商畢竟不是“乖寶寶”,會否給這個面子有待觀察。但如果涉及房價高企的根源問題得不到“療治”,房價即便下降,幅度也是有限。真正的問題在于,接下來政策調控會不會繼續下猛藥:譬如房產稅會不會出爐,再如保障房建設會不會掀起“蝴蝶效應”。
(陳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