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23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曝光了美的生活電器紫砂煲生產內幕。說紫砂加工加入三氧化二鐵和二氧化錳,現在,大部分消費者擔心自己的安全,怕長期使用導致中毒,消費者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到底有沒有害,專家認為應該在節目播出前,送到國家認可的權威機構去檢測。這種含糊其詞的報道,幾乎是一錘子,將中國這個近500年的紫砂陶器民族傳統產業都給打死了。
看完央視節目,很多消費者心存疑問,對紫砂陶瓷內鍋表里不一,是否存在造假?是否有損健康?為此潮州市陶瓷行業協會在2010年6月7日下午針對“紫砂煲”事件召開媒體發布會,并且關于一些消費者疑惑的問題進行探討,也希望借助專業媒體的力量給消費者傳達更加正確的信息。 與會專家提供“紫砂陶器”國家標準規范
問題1:“紫砂”的定義是什么,是不是只有宜興才有紫砂?
在《GB/T 10816-2008紫砂陶器》標準中,對標準的適用范圍定義如下:“用于質地細膩、含鐵量較高的特種粘土制成的,呈色以赤褐為主,質地較堅硬而透氣性能好的無釉紫砂陶器”。宜興紫砂只是一個地理著名商標,但紫砂畢竟是一種特別的礦,不可能只有一個地方有,“宜興紫砂”早已注冊為地理標志產品,但是“宜興紫砂”這個名稱注冊為地理標志產品,而非“紫砂”這個名稱注冊為地理標志產品,只能說明其他地區不能使用“宜興紫砂”名義來宣傳自己的紫砂產品,但不能說明其他地區生產的紫砂制品就不是紫砂原料生產,也就是說其他地區生產的紫砂制品可以用“紫砂”來命名和宣傳自己的產品。
問題2:制造過程加入鐵紅等原料是否作假?
紫砂原料本身的含鐵量很高,做成紫砂胎體的原料中不需加鐵質,只有在用于配制化妝土裝飾料時,可能會根據需要少量地加入。陶瓷的瓷釉中經常加入著色材料(如鐵、氧化鈷等)。瓷釉層和裝飾土層都很薄,不能取替胎體的材質,好像人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不能說某某人作假。
問題3:為何表里不一,是不是做假?
陶瓷中的絕大多數是表里不一。瓷釉、化妝土層與胎體成分不同,看起來顏色會不一致,這與水果的皮與果肉不一樣同種道理。在制造胎體的普通泥料中(并非化妝土)加入鐵,使胎體產生紅色的效果,而且把產品成為紫砂,可視為作假,在化妝土中加入鐵質的不叫作假。
問題4:加入化工原料是否有毒?
把化工原料加入在食品中,可能有毒。陶瓷中加入化工原料,這些原料與其他礦物一起已經過高溫燒成之后,形成一種結晶物(陶瓷),這種結晶物的化學穩定性很好。有毒或被溶出的幾率很小,與食品接觸并不會反應,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或許由于三聚氰胺等一系列的食品問題出現之后人們對食品安全變得格外敏感了,也將“食品”的安全與“食品容器”的安全混為一談。甚至有人說“紫砂煲”事件是家電行業的“三聚氰胺”,這未免有點危言聳聽,有專家質疑潮州“紫砂煲”事件是否會成為質檢史上最大的冤案?
目前企業、媒體、政府陷入了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尷尬局面。潮州協會希望政府盡快站出來進行風險評估,負責監管的部門盡快公布抽檢結果,讓消費者安心。與會專家指出:“如果這事件不可以盡快解決,那么會影響滲透更多的行業,今天是“紫砂煲”,明天就有可能是日用瓷,甚至其他行業,這已經不是一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