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01分報道,進入三伏天,也到了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每家幾乎都開空調。但空調這塊的售后服務問題一直很多多。“給空調加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搖錢樹,加一次氟能收900多元。
“打游擊”的家電維修隊專門利用消費者對收費標準和加氟量的不了解,隨意開價。1P空調只要加5個氟,他偏說要加10個。于是,很多消費者是花了冤枉錢還得跟人說聲“謝謝”。
現在一些小作坊為了提高利潤,經常會在含氟的制冷劑中摻假或是100%使用制冷劑替代品。制冷劑替代品一般每公斤8元左右,1P空調大約需加制冷劑800g,這樣成本只要6元左右,而加一次氟收費在800元左右,一下子賺了100多倍。
但要是要追究誰給了這些家電維修“游擊隊”宰客的機會,生產和銷售空調的廠家和賣場都難辭其咎。買空調容易,修空調難。要維修,得先預約,后排隊。就算等來了,收費也不低,服務標準還不統一。所以,很多消費者都有這樣一種感覺:“找誰修都一樣”!既然只是簡單地加個氟,天氣那么熱,何必流著汗,苦等廠家的正規軍?
雖然找游擊隊挺省事,但添加了劣質制冷劑以后,空調的壽命會大幅縮短。
其實,空調加氟的事例不過是中國家電服務業的一個縮影。除了“服務落后于制造”這個老大難,行業標準不完善也在為家電服務的亂象推波助瀾。前一陣子不還爆出:“家電商品購買和安裝要分兩次收費”。
經常聽一些家電企業的負責人在這會那會上強調,家電服務比產品更重要。可就是這樣一個大家都懂的道理,難以付諸行動。而面對這個家電服務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更是少有人愿意把市場蛋糕先做大了,再去分蛋糕。
很多時候,一個好的品牌,好的企業就是比同行多做了一點點。既然價格可以降一點點,門店可以多一點點,為什么就不能把服務做得好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