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行業越是對薪水諱莫如深,越容易引起外界興趣。記者近日通過調查,揭開了基金業的薪酬秘密。 人均年收入超過100萬 “深圳一家管理資產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2008和2009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分別是1.5億元和2億元左右。”某著名會計師事務所長期負責基金審計人士透露。 據了解,前兩年該基金公司員工人數為150人左右,這意味著公司人均年收入超過100萬。
2010年6月,中信證券公布轉讓華夏基金51%的股權公告。同時披露了華夏基金現金流量表中的幾個數字——2008年和2009年“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分別達到5億和6.69億元。按照華夏基金的總人數估算,這兩年的人均薪酬和福利達到了130萬和124萬。
高管平均年薪超過200萬
基金公司內部薪酬結構是怎樣的呢?記者手頭的一份業內首次出現的《基金業薪酬調研報告》給出了答案。薪酬報告調查了40余家基金公司,統計了2009年基金業薪酬數據。
薪酬報告顯示,40余家基金公司中,最高層包括董事長、總經理全年獲得的固定薪酬中位數約為185萬元,高層管理人員約為113萬元,中層管理人員則為60萬元左右。如果加上各種津貼、獎金等,實際現金總收入的中位數將分別達到400萬元、245萬元和120萬元。
此外,在接受調查的基金公司中投研人員的浮動薪酬分配平均占比為34.5%,銷售為12.8%,后臺為11.9%。
基金行業后臺收入相對偏低:工作2至3年的基金會計,每月的固定薪水在1萬至2萬元之間。
高薪卻并不一定留得住人
即便拿著連金融同行都艷羨的高薪,基金業的人才流動依舊頻繁。統計顯示,2010年共發生206起基金經理離職事件,比2009年的117起高出77%。
為何高薪還留不住人?原因正如某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的那樣:沒有人愿意在攝像機下工作,也沒有人愿意公布所有的聊天記錄。這些無形的束縛無法因薪水的多少而消失。
相比之下,由于私募基金暫未納入證監會的監管體系,相比公募基金,尚有大展拳腳的空間。這對長期處于嚴格監控下的公募基金經理有著足夠吸引力。 據機構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