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在深圳地區開展業務的三家銀行———建行、中行、招行近期表示將新增和調整部分服務價格標準,其中跨行取款的費用從原來的每筆2元提高到每筆4元,翻了一倍。這是繼上月工行宣布上調多項個人業務收費后,銀行業掀起的又一波個人業務收費漲價潮。
三家銀行上調跨行取款手續費的消息立即在網民中引發爭議。有網友說:“銀行的服務還沒有跟上,服務價格就成倍上漲,很不合理。”也有網友則認為 “銀行僅僅出個公告就漲價,有單方面毀約的嫌疑。”還有網友表示:“招行、建行隨意漲價,無視民生,根源在于銀行業的壟斷!”有人甚至猜測,是否因金融危機對這些銀行的盈利造成了影響,這些銀行借此漲價以賺取更多利潤。
銀行回應
原先收費低于成本 漲價符合規定
這次銀行上調個人業務收費的依據是什么?是否合法?
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表示,根據有關規定,銀行收費分為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市場調節價則由各商業銀行總行統一制定。此次收費項目屬于市場調節價,建行在收費前,已按要求將收費方案報銀監會備案。此次提高A TM同城跨行取現手續費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
一是銀行所付出的成本。發卡行按3.0元/筆向代理行支付代理手續費,同時按0.6元/筆向銀聯支付網絡服務費。再加上銀行付出的人力成本、運營成本等。也就是說,建行銀行卡客戶每在他行A TM機上支取一筆現金,建行發生的成本遠超此前2元的手續費。
二是通過價格手段引導持龍卡借記卡的市民免費使用建行的A TM設備取款,提高設備利用率。
專家說法
收費提高了 服務何時提高
長城證券研究所所長向威達:問題的實質是相對于普通消費者,銀行過于強勢,出現了責權不對等的問題。比如銀行口口聲聲說,提高收費是為了“提升對客戶的服務品質”,但顯然跨行取款手續費從2元上漲到4元之后,銀行這方面的服務不會立即得到提升。什么時候提升?多大提升?這些信息也不會及時向消費者披露,消費者因此很難得到自己被尊重的感受。事實上,目前消費者去銀行辦理業務,等候時間過長等問題依然存在,銀行需要在提升服務方面動真格、下力氣,而不是僅僅停留于口頭。
他們應回報社會 而非加碼收費
深圳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這個事件透露出來的是國內銀行的社會責任感不足,不注重自身形象。這些帶頭漲價的銀行主要都是國有大型銀行,從近期披露的數據來看,這幾個銀行都比較賺錢。工商銀行是去年全球最賺錢的銀行,這些銀行獲利后想到的應該是回報社會、讓利于民,而不是加碼收費,這讓老百姓難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