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天長假里過得最舒心的要數保險代理人了。隨著10月1日新保險法正式施行,上演“最后瘋狂”的保險代理人們終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在剛剛過去的9月,保險代理人們借著“新保險法”賺得盆滿缽滿,有不少“兇猛”的保險代理人上月到手的傭金翻了一番。
“要不是兩張單子來不及核保,我的工資會超過3萬!”上海某合資壽險公司代理人倪先生并不諱談他上月激增的收入,按照他的說法,9月稅后到手的傭金大約24000元,比平時月入的11000元工資翻了一倍多。
原來由于新保險法的多處修改都將更有利于保障保險消費者的利益,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各家保險公司涉及重疾、醫療保障的保險產品,仿佛說好了,不約而同趕在新老保險法交界時期升級、提價。不少市民在長假前每天都會接到好幾個保險產品促銷“催買”電話,而幾乎每個電話都會有新的產品預停售信息,“漲價”、“停售”等消息不絕于耳。
經統計,目前已上市的部分保險新品,價格已經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其實,未趕上“末班車”的市民大可不必惋惜,新上市的產品盡管價格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其保障范圍也比老產品有所擴大。
保險專家建議,結合自身情況按需配置保險才是最為理智的做法,而看一款保險產品重疾保障是否全面到位,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看產品是否覆蓋對日常門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