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標志22日從綿陽發回報道
本報訊 在5·12特大地震中,四川省綿陽市轄區北川、平武、安縣等重災區,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在這次地震災害中,當地的金融機構也不同程度受損,一些金融機構幾乎癱瘓。人們在關心和協助災區人民抗震救災的同時,也關注救災資金如何順利到達災區、受災群眾如何取到急需資金以及遇難者的存款將如何處置等諸多問題。昨日,中國人民銀行綿陽中心支行的主要負責人首次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啟動應急預案 銀行全部款項入庫保管
昨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綿陽中心支行主要負責人之一的黃全祥副行長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黃全祥副行長告訴記者,綿陽地區的金融機構在本次地震中受災較嚴重,北川、平武、安縣等重災區的一些金融機構業務幾乎處于癱瘓狀態。
據黃全祥副行長介紹,地震發生后,該中心支行第一時間組織職工安全撤離,并緊急以該中心支行第二辦公區為重點,確保庫款和鈔票處理中心款項安全。對正在辦理出入庫業務的眉山支行和正在清分、聯機銷毀的4臺清分機以及正在進行的損傷券復點,啟動應急預案,將全部款項入庫保管。該中心支行第一時間啟動了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成立以廖鳳華行長為組長的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轄區金融機構的抗震救災工作。
該中心支行科技處第一時間對中心機房設備和網絡系統進行了檢測和維修,于地震災害發生的半小時后,恢復了中心支行的網絡通信,辦公系統和業務系統得以恢復。會計核算、國庫部門對12日未完成結業務按流程處理,開通大、小額支付系統,貨幣金銀處在短時間內恢復貨幣金銀管理系統,確保了抗震救災資金的及時劃撥和現金正常供應。
截至目前,國庫部門共撥付各類救災款110余筆,金額4億多元;及時調入發行基金8億多元;中心支庫共辦理現金出庫業務14筆,金額2.25億多元。
無存款憑證 儲戶可到銀行打借條取錢
在外界最為關心的災區兌現等問題,黃副行長表示,他們采取就近合并金融營業網點,對外進行辦公服務,“目前2.1億元兌現資金給了商業銀行,保證現款的供應。”與此同時,該中心支行還主動將2300萬元現金繞道送到受災最為嚴重的平武縣金融網點。
“截至目前,綿陽市的1016個金融機構網點,681個已經對外開展業務;全金融轄區的322個自動取款機,已經有293臺正常運行。”黃副行長告訴本報記者,該轄區的金融各機構的業務正逐步走向正常。
遇難者的銀行存款、受災群眾丟失存款憑證(如存折和銀行卡等),該怎么辦?受災群眾急需資金時,可以從什么渠道快速獲得?
黃副行長表示,對于丟失銀行憑證的儲蓄戶,可以先向相應的金融機構進行口頭掛失,這將是今后各金融機構查對客戶存款的一個重要依據。對于遇難者的存款和丟失存款憑證的受災群眾,黃副行長告訴記者,客戶的資料信息不僅在當地所在金融機構被錄入存檔,在成都的金融機構也有客戶相應完整的資料信息,只要一調出,可以一目了然,請受災群眾放心。
至于受災群眾急需資金的問題,黃副行長表示,持有銀行存款憑證的客戶,可以在ATM機上進行異地取款,也可以到就近的合并金融營業網點取款。如果沒有相應存款憑證,可以憑有效證件和證明,到金融網點采取打借條的形式進行借錢;今后該地區的所有金融機構營業秩序恢復正常,儲蓄戶可以將存款取出進行返還。另外,金融機構對于受災群眾將采取小額貸款的形式,受災群眾憑有效證件和證明,在金融機構獲得一定額度的資金,進行生產自救、重建家園。金融機構對于受災群眾所有的借款和小額貸款,均不收取利息。
對于救災資金的劃撥,該中心支行已建立“綠色通道”,目前已為全轄區金融機構開設抗震救災臨時結算賬戶25個,保證救災資金順利抵達受災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