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薄石 執行副總經理張曉軍
“三年銷售一百萬輛”是中外雙方股東給中國市場下達的硬任務。張曉軍和他到任不足半年的外方搭檔薄石,似乎已經找到了攻克任務的三把鑰匙:把奧迪經銷商的數量從現在的179家擴充至500家;專為二三線城市打造低價車型;引入奧迪全系車型。
這兩位奧迪全球第一大市場的掌門人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全球產能吃緊
記者:2010年奧迪在中國市場銷售了多少輛?奧迪與奔馳、寶馬相比處在什么樣的位置上?
薄石 張曉軍:2010年奧迪全球銷量是109.2萬輛,同比增幅為15%。同時,奧迪品牌已經連續13年實現了高速增長,反觀奔馳和寶馬兩個品牌的曲線雖然在2010年是上升的,但是仍然沒有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應該屬于恢復性增長。在中國市場,奧迪成為第一個累計銷售超過100萬輛的高檔車品牌,2010年銷售突破22萬輛:A4平均月銷量超過4600臺,全年55686輛。A6L的銷量超過了11萬輛,Q5平均月銷量超過3000輛,進口車全年共進口30668輛,增幅達106.9%。Q7獲得了81%的高速增長。A5/S5系列達到5556輛。
特別說明的是,去年以來,奧迪的國產車型一直供不應求,為了盡快緩解市場對新產品的大量需求,在排產上做了一些相應的調整,將有限的產能盡可能地留給Q5和A4L。特別是Q5的用戶等的時間太長了,也為自己的產能不足對大家道一聲抱歉。奧迪不僅在中國,在全球都遇到了產能緊張的問題。
經銷商擴充至500家
記者:與奔馳的擴充經銷商網絡相比,奧迪的速度似乎是慢了?在這方面奧迪有什么打算?
薄石 張曉軍:將從現有179家向500家發展,并且將遍布全國,重點布局二三線城市。奧迪品牌多年來在經銷商網絡上的發展一直是非常穩健的。去年我們明顯加快了步伐,選出了60家新的經銷商,對奧迪來說,截至去年年末以及有179家開業的經銷商。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要保持一個比較穩健的經銷商發展策略。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經銷商能夠為用戶提供滿意的銷售、達到品質的服務;另外要保證經銷商的足夠盈利,在盈利前提之下才能保證服務標準。今后的經銷商網絡發展中一方面要滿足銷量增長的要求,同時仍然還是穩健地發展。
為二三線推低價車
記者:奧迪是一個相對比較高端的品牌,二三四級市場是一個相對低端的消費市場。奧迪是否會對這些市場給出一些低端的或者低價的車?
薄石 張曉軍:你說得沒錯,中國高檔車市場主要在一二級城市,或者說省會,省會之外比較發達的城市如大連、青島。但是現在中心城市千人保有量比較高,會放緩。因此長期來看二三級市場,甚至三四級市場有很大的潛力。我們進入有兩個問題。第一是4S店規模,首先必須要符合奧迪全球的標準,我們正在研討多樣化的建店模式,因為中小城市投資不用很大就可以存活,量會比較少;第二,我們要針對這些市場打造一些車型,在現有的基礎上打造一些車型滿足需求。
記者:三年100萬輛的目標是一個天文數字,尤其對于奧迪這樣的高端品牌來說,靠什么完成?
薄石 張曉軍:就新車型而言,除了剛剛投放市場的2011年型奧迪A6L,將很快引入新奧迪A8L,奧迪A7 轎跑車、奧迪A1也將以進口車的形式進來。
三年100萬輛。去年是22.5萬輛。三年是指2011、2012、2013年,如果每年都能達到平均25%的增速,三年一百萬輛就可以達到,在過去這些年里,奧迪品牌哪一年也沒有低于20%的增速,去年44%的增速。另外,中國高檔車市場僅占整個車市的6%至7%,與歐洲等成熟市場的20%至30%來說差距還很大,與國際平均的10%至15%也還差很多。而未來,我們仍然還有10至15年的發展勢頭。
開口說北京限購影響
記者:北京限行限購政策,對于你們品牌有什么樣的影響?對北京的經銷商,你們現在有什么樣的目標任務?他們有什么樣的調整?
薄石 張曉軍:這是目前我們天天在關注的問題,昨天北京區經理給我打電話說北京區的情況。其實北京限購的政策到現在為止時間還不夠長,目前來看影響是有的,比如說1月份的頭20天,各個店基本上沒有什么事兒,買車的基本上是外地來的,當地買車的很少。年末備案的大概要在21日以后才能釋放,才能交車。頭一兩個月,我估計會不太正常,確實有影響。正常運轉起來以后,我覺得影響有限。
對于北京的經銷商也有一些應對策略。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二手車業務做起來。北京限牌對二手車市場影響很大。如果能夠把北京二手車送到外地去,客戶來了以后,先幫他把二手車賣掉,然后再買新車。特別是奧迪的客戶,調查表明超過30%的客戶是換購客戶。以前二手車有很廣泛的渠道,很快可以送到外地賣掉,現在要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