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湖輪胎過量使用返煉膠,從曝光到否認、從道歉到召回,180度的轉彎,360度的反響,錦湖輪胎的前世今生。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現在,汽車已經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可是屢屢出現的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卻讓人們越來越擔心汽車的安全性能。
最近曝光的錦湖事件就引起了人們的持續關注,錦湖輪胎召回目前終于有了明確的時間表了:4月2日,錦湖輪胎中國公司終于宣布,決定從4月15日起召回2008年到2011年生產的7個批次輪胎,共計30多萬條。錦湖輪胎公司承認這些產品在生產過程當中過量使用不合格的返煉膠,可能會導致輪胎質量性能下降。
作為汽車上最為重要的零部件之一,輪胎的性能與車上人員的生命安全休戚相關,但是,在我國輪胎市場占不小比例的錦湖輪胎卻曝出在生產過程當中摻雜使假,讓人觸目驚心。
事件回顧:錦湖輪胎存在質量問題 眾多投訴使其被迫召回
今年3月15日,中央電視臺3?15晚會曝光了錦湖輪胎天津工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使生產出的輪胎大量存在鼓包、漏氣、開裂甚至爆胎,給消費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
針對中央電視臺的曝光,3月16日,錦湖輪胎公司發表聲明,否認存在質量問題,說中央電視臺的報道是不準確的。錦湖輪胎公司還聲稱他們的生產都是嚴格依照標準進行的,產品也都符合安全標準。
錦湖輪胎公司的回應引起了消費者的譴責和輿論的質疑,而中央電視臺的報道顯示,記者先后三次對錦湖輪胎的生產車間進行了調查,事實證明,錦湖輪胎明確規定的是一套標準,但是背后做的卻是另外一套標準。與此同時,眾多消費者投訴錦湖輪胎存在質量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大量的事實面前,3月21日,錦湖輪胎中國董事長不得不公開向消費者鞠躬道歉,并且發表聲明,表示將會召回所有的問題輪胎。
4月2日,錦湖輪胎中國公司終于宣布,決定從4月15日起召回2008年到2011年生產的7個批次輪胎,一共是30多萬條。錦湖輪胎公司承認這些產品在生產過程當中過量使用不合格的返煉膠,可能會導致輪胎質量性能下降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錦湖公司總算是給了消費者和公眾一個說法。不過,不少消費者發現,錦湖輪胎這次召回的不少批次產品都是在國慶節、春節、元旦等節假日期間生產的,而這些時段的產量相對于正常的工作日會減少,這僅僅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呢?而且大量的消費者反映的有質量問題的輪胎并不僅僅限于天津廠家,也不僅僅限于這7個批次。錦湖輪胎本次僅召回2008年第22周之后生產的輪胎,對于在天津、南京、長春三地都有工廠,年產能2000萬條的錦湖輪胎來說,三年生產的輪胎在6000萬條左右,本次召回是僅僅涉及了30萬條,占到總量的0.5%,占天津工廠的1.5%,數量太少也引發了不少車主的質疑。
一位消費者說,我的現代汽車在4年前就用錦湖輪胎,因為質量問題壞了6條,結果還不在這回公開召回的范圍之內。他說,堅決譴責錦湖公司。
還有一位消費者說,我的輪胎用了3萬公里就快成光頭了,都扔了半年了,找誰去呀?
律師觀點:錦湖輪胎明知會產生危害而有意為之或涉嫌欺詐
針對錦湖輪胎公司公布的召回范圍和消費者反映的問題,北京市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星艷對此作出評價。
主持人:錦湖輪胎4月2日宣布召回2008年到2011年天津工廠生產的一共是7個批次的輪胎,問題是有不少車主使用的錦湖輪胎出現了質量問題卻不是這7個批次生產的,而且不是局限于天津工廠的,該怎么辦?難道錦湖輪胎就不用負責任了嗎?錦湖公司是否應該賠償消費者的損失?是否應該召回市場上所有的錦湖輪胎呢?
張星艷:我昨天在晚報上看到一則新聞,說錦湖可能又對相關的問題作出新的解釋,說現在對市場上所有的輪胎大家都可以到他的相關部門機構去進行檢測。
主持人:這是他最新的態度?
張星艷:也就是說可能他的態度更明朗化一些了,也就是說我們消費者可以到相關部門他這些檢車點去進行檢測,如果檢測能夠證明這個質量是不符合產品要求的,那么我們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要求更換、退貨。
主持人:那么有的車主的輪胎是自己早就已經維修或者更換過了,問題輪胎已經被處理掉了,怎么辦?或者有更嚴重的就是錦湖輪胎造成的傷亡事故怎么辦?是不是這些都應該由錦湖輪胎公司來承擔賠償的責任?
張星艷:關于輪胎滅失可能會是比較麻煩的處理起來,因為消費者等于把手里最有力的證據已經都消失掉了,而且這個就不太好證明自己曾經使用的輪胎是由于錦湖輪胎廠生產的這個東西不符合質量要求,所以如果消費者有證據能夠證明之前使用的輪胎是錦湖的,而且有質量問題,那么我們還是可以依照這些證據要求錦湖輪胎廠給予賠償。如果造成了傷亡事故,那么是輪胎質量不合格引起的,我們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第41條和產品質量法的第44條要求生產商或者經銷商進行賠償。
主持人:錦湖輪胎過量使用返煉膠是人為的摻雜、使假,嚴重危及車上人員的生命安全。這種行為我想問一下僅僅召回產品就可以了嗎?就可以不負法律責任嗎?錦湖公司是不是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和經濟上的處罰?
張星艷:這個我覺得這個召回,我們大家可能陷在這個誤區里,因為關于缺陷汽車產品召回規定里面,所謂的缺陷是指由于設計、制造等方面的原因而在于某一批次或者型號或者類別的汽車產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同一性的危及人身安全、不合理的危險或者不符合有關汽車安全國家標準的情形,這個缺陷指的我們不可能避免的,無法避免的,而錦湖輪胎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是完全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發生的,所以我認為他的行為可能涉嫌欺詐,是明知會產生危害而有意為之,我認為簡單的召回行為可能對他的警示效果不會太好。
主持人:就是他應該不只是止步于召回?
張星艷:對。
主持人:在錦湖輪胎事件當中,消費者應該怎樣維權?包括現在正在使用的以及已經把問題輪胎處理掉了的,可能首先是要提供證據吧?
張星艷:我們首先要提供證據,我們可能能拿到的最簡單的證據就是我這個車的品牌型號是什么,在那個批次可能我用的輪胎恰好就是錦湖某個批次的輪胎,只能通過這些間接的證據證明自己曾經使用過這種輪胎,是否造成人身或者財產的損失就需要消費者來舉證了。
主持人:其實在被中央電視臺曝光之前,早在幾年之前就有不少車主反映錦湖輪胎的質量問題,各地都有使用錦湖輪胎的車主發現新車只跑了幾千公里,甚至有的只跑了幾百公里輪胎就出現了鼓包、裂紋甚至是爆胎。幾年來,有關錦湖輪胎質量問題的投訴越來越多。消費者陳先生的SUV原廠配置的就是錦湖輪胎,汽車在買回10多天之后右前輪在倒車時被瓷磚碎片刮破開裂,于是陳先生就換上了備用胎,之后車子一直停在車庫,可是剛過了兩三天,剛換上的備用胎也漏氣了,而他的車才跑了1400公里。
消費者姚先生說,2009年他5月份的時候購買汽車,使用了半年之后前輪兩個輪胎外側出現不同程度的裂口,最長的裂口長達11厘米。像這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2009年的5月5日,國家質檢總局通報說,錦湖輪胎存在較為嚴重的鼓包和側面裂紋問題。然而面對國家質檢總局的通報,錦湖并沒有召回,也沒有正面積極地給予問題的解決途徑以及應對的方法。錦湖公司居然說,輪胎鼓包問題并不代表輪胎本身存在質量問題,輪胎氣壓的不穩定、路況的復雜、駕駛者的不良駕駛習慣等等都可以導致鼓包現象。錦湖公司還聲稱為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一旦收到投訴會立即采取相關的措施。
在聲稱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面對大量車主的投訴以及要求錦湖輪胎對產品進行召回的呼聲當中,錦湖公司卻以車主使用不當為理由予以了拒絕,暴露出生產者對消費者的敷衍、冷漠的態度。而錦湖輪胎所說的消費者使用不當的說辭顯然無法解釋眾多消費者反映出來的相同或者是類似的問題。消費者對錦湖輪胎的投訴量扶搖直上,遠遠領先于其他品牌,在一家汽車專業網站上500多宗關于輪胎的投訴當中,錦湖輪胎就占到了70%多,被叫做“殺手”輪胎。
其實在這之前,錦湖輪胎就是有前科的,早在2004年和2006年,錦湖輪胎就曾經因為質量問題在美國市場召回過兩次。
據了解,錦湖輪胎是世界十大輪胎企業之一,在我國國內配套市場上占有率是第一位的,為不少的汽車廠家提供配套輪胎,包括北京現代、伊蘭特、索納塔、雅紳特,還有一汽大眾的捷達、速騰、長安福特的福克斯、東風標志207、307、408、中華駿捷、尊馳以及東風悅達起亞、賽拉圖等等。錦湖輪胎在從中國這一龐大市場盈利的同時,卻不尊重和保護中國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漠視中國汽車消費者的生命安全。
一個占據了中國輪胎市場最大份額的跨國企業,為什么不顧聲譽和信用敢于在關系生命的輪胎當中使用劣質膠,在問題被曝光后還百般地抵賴呢?特約評論員謝衛列和中華工商時報總編室主任張力(專欄)棟對此作出點評。
專家觀點:三包政策目前存在缺失 呼吁國家整車三包政策把輪胎納入其中
主持人:這次錦湖輪胎的召回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而且很富有戲劇性。在3月15日中央電視臺曝光錦湖輪胎過量使用返煉膠之后,錦湖輪胎予以了否認并且對央視的報道提出了嚴重的質疑,可是在鐵證如山的事實面前,3月21日錦湖輪胎公開道歉并且宣布召回。短短的幾天之內這個錦湖輪胎的變化可以說是180度。二位怎么看待錦湖公司的這種變化?有人說錦湖輪胎公司是主動召回產品的,因為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輪胎召回方面的規定;也有人說,錦湖輪胎公司是被動召回的,是迫于輿論的壓力來召回的。二位怎么看?
謝衛列:首先我覺得它有一種僥幸的心態,其次甚至有些猖狂。我給大家先做一個小曝光,首先在2008年到2009年這個階段,當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和中國消費者和我們的新諾網曾經想對它進行新聞調查和曝光,但是由于所謂的不可抗力的原因,這項調查最后是不了了之。當年的這種僥幸也成為它這次僥幸跟3·15晚會叫板很重要的原因。他認為他可能像兩、三年前一樣繼續有一種僥幸逃脫的心態,這是它之所以不認錯最根本的一個原因,這也是可能很多聽眾所不知道的。它面對中央媒體這樣強勢媒體都可以采用如此的態度,就可以想像它對中國普通的消費者又有什么樣的態度。說它猖狂,很重要的一點,從它這次的表現來看,不出乎中國的主流媒體的對它的基本判斷,因為所有人都會認為它會百般的狡辯和抵賴,最后不得以才做了這么一次被動的主動召回。
我覺得其實在這僥幸和猖狂背后是一個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這么一個超大型企業漠視中國消費者生命權的這么一次欺詐行動。在欺詐的背后是中國消費者覺醒以至主流媒體的一次覺醒。這次最大規模的開放型的召回之后,所謂千人維權也將形成又一個中國汽車消費維權領域的一個經典案例。在這點上,像《天天3·15》這種欄目為消費者撐腰、為政府支招,這個曝光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張立棟:他這次180度的轉彎其實是來源于兩個方面的跟進,一個就是輿論的持續關注,如果輿論是蜻蜓點水的話它也不會有這么大的轉折,再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相關部門的干預。之前質監部門和錦湖輪胎和他們的負責人進行了相關的約談,如果不是說它的有可能它的3C認證被取消這么一個利益憂關的砝碼在那里的話,我想他們也不會有這么迅速的一個變化。我覺得這樣就是輿論的持續關注以及相關部門的干預都是促使錦湖輪胎180度轉變的這么一個原因。其實因為說起來的話,錦湖輪胎的問題確確實實是由來已久了,尤其是在去年的時候反映是特別集中,但是為什么無果呢?其實以往就是在輿論關注上它沒有那么一個持續,再一個相關部門可能干預也的的確確有存在著部分的監管缺失的問題。
主持人:到底錦湖輪胎是屬于主動召回還是被動召回的問題,可能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國家有沒有輪胎召回方面的規定。如果有,是不是符合了這個規定,就是主動召回,如果說沒有,我們怎么看待它的召回?
謝衛列:現在這種監管的失當、失查或者說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恰恰因為我們在輪胎的三包政策上目前存在著缺失。尤其在跟整車的相關配套政策當中,輪胎也沒有位列其中,這是我們目前一個所謂的監管部門的一個最起碼的監管失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實際上國家職能部門也意識到了在這方面存在著空白,在去年的時候,工信部制定了輪胎產業政策,里面明確說,輪胎企業必須達到技術規范,實行三包服務。當然了,我們知道頗受關注的輪胎產業政策到目的為止在這次錦湖輪胎召回事件當中沒有顯示出相應的力度,主要還是由于它沒有相應的這種所謂配套的實施細則以至于監管部門不能依據有關的政策法規或者行業規律對它進行認真的監管,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由此也急切地呼吁:在強勢的新聞媒體的介入之后,我們的有關部門不僅僅是應該采取這次臨時性行動。質檢總局的通報的這次兩次約見確實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但是為什么兩次約見之后才猶抱琵琶半遮面,其實我覺得韓國錦湖輪胎也恰恰鉆了我們現在的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的缺失的相關法規這么一個空子,所以它才有恃無恐,質檢總局也好,或者我們說的有關的工信部也好,乃至我們的人大的有關部門應該通過這個事件迅速地加速有關政策法規的實施細則的確立,而不僅僅是靠我們媒體的檢查力度。
我特別要強調一點,這次的在報道當中中華工商時報的“追責猶有空間”的文章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從這個意義上講,強勢媒體的介入只能夠起到一種點穴的作用,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主持人:我們再來看錦湖輪胎是4月2日的時候宣布召回2008年到2011年天津工廠生產的一共是7個批次的輪胎,眾多消費者使用的錦湖輪胎出現的質量問題如果不在這7個批次,而且如果說不是天津工廠生產的,看來就不在召回之列了,剛才的時候我們的律師張星 艷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最新的消息,說她昨天看到的消息是錦湖輪胎宣布召回所有的問題輪胎,錦湖輪胎公司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變自己的召回為,你們認為暴露了它一個什么樣的心態?
張立棟:我想糾正一點,他并不是召回所有的問題輪胎,我剛才聽到的它是可以免費檢測,免費檢測和它的這個召回還是不太一樣的。
主持人:如果檢測出有問題它會不會召回呢?
張立棟:這樣的具體的細節我還不太了解,但是我覺得從之前這樣一個公告來說的話,它召回的產品還僅僅是具體的召回來說還僅僅是被媒體曝光的那家廠家也就是天津廠,它的改正或者說他召回也就是說你說哪不對我就改哪,一撥一轉,并不是一個整體上進行全面的反思。有一定的誠意但是還是遠遠不夠的。
謝衛列:它是強調,由它來做做檢測,但這里面就明顯的存在一種失當或者應該由客觀的第三方做你輪胎的檢測,而不是你錦湖輪胎根據我在南京或者長春工廠的輪胎再做那種所謂的檢測。這里面我覺得本身就是不太公平,應該委托第三方來做輪胎檢測才是真正維護消費者的權益,否則的話就會存在著什么呢?你說這輪胎有毛病,我就召回這個輪胎,其他的問題我一概規避。從這個角度來講,感覺到錦湖輪胎在這方面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實際上他繼續漠視老百姓的生命權,而且把這個行業的潛規則繼續的加以利用。
所謂利用中國的政策法規和產業結構的缺失繼續來給我們躲貓貓,我覺得錦湖躲貓貓的游戲不應該繼續下去,它應該無條件地為中國消費者,為中國這1000萬輛車的消費者進行生命的尊重,能夠真正的完全免費為中國的輪胎的錦湖用戶作出檢測,而不是說你覺得有問題你可以來我這兒做檢測,否則的話我也不負責任,潛臺詞其實就是這句話,我覺得在這種欺詐的背后實際上是一種狡詐的辯術。
主持人:這次錦湖輪胎的召回成為了國內第一例輪胎召回事件,可以說是開了國內汽車零部件召回產品的一個先河。這個第一次有沒有什么特別的意義?請教一下立棟。
張立棟:第一,這次的召回是在有關部門的干預下實現了召回,盡管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他的意義還是不容忽視的。
第二,去年工信部其實是有明確說法,要建立輪胎的召回制度,只不過錦湖成為第一個實踐者,它是填補了一個空白,也說明中國的汽車消費權益它其實還是有很大的一個消費者的權益,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擴展的。
第三,另外對于其他產品的召回方面有推動作用,如果我們認為輪胎以往不能召回,那事實上通過了一定的博弈之后是能夠召回的,而且廠家能夠做到,其他產品為什么不能做到呢?我覺得對于其他產品也是有積極意義。
主持人:錦湖輪胎事件對于整個輪胎行業甚至汽車零部件行業、甚至到汽車整車行業來說是不是有一個警示的作用?
謝衛列:目前錦湖這個事件反思的不僅應該是中國的汽車行業的配套企業,包括我們今天沒有說到的韓泰或者其他的品牌都影響進行行業的自律,這是行業的一方面。
從國家產業政策和相關法規來講,我們期待的呼吁就是國家整車的三包政策應該把輪胎給納入其中。
特別希望人大的有關立法和執法部門針對中國汽車產業的上游和下游配套產品,組織有關的職能部門,對行業的配套進行全方位審核或者進行檢查,促進中國的立法進步和執法的進步。
其實錦湖輪胎最大的意義就在于此。同時它也給中國的消費者或者消費者群提供一個明確的案例,就是由此汽車輪胎的召回在全民的民生生活的其他領域360行里面,我們都應該有更多的消費者和更多的媒體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這是錦湖輪胎對于中國消費者最大的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