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接到讀者來電反映,其駕駛的奧迪A6L車型正常行駛時出現擋位失靈的情況;與此同時,本報還接二連三地接到了關于奧迪車型LED燈出現故障的投訴,本報隨即對奧迪汽車的質量問題進行了追蹤調查。
調查結果發現,故障頻發的奧迪車型成為豪華車投訴榜冠軍,而一汽大眾和奧迪卻已近三年時間,未對任何奧迪車型進行過公開召回。一汽大眾僅通過4S店免費維修的方式企圖將問題掩蓋了。
變速箱和LED燈故障頻發
讀者張先生(化名)向本報反映,他于2008年9月購買的奧迪A6L 2.4升舒適型,目前已行駛了7.9萬公里,售后保養均在北京某4S店內正常進行。4月5日放“清明節小長假”期間,他開車出門探親,車行駛至西五環某處時突然發生擋位全失的情況,此時掛D、R擋均沒有任何反應,在打電話尋求4S店救援后,經檢查發現變速箱鏈條斷裂,更換需要3萬多元的維修費。記者在汽車投訴網確實發現了類似情況的投訴。
而關于奧迪LED燈的投訴在網上更為普遍。一位奧迪車主反映,他的新奧迪A6L僅行駛了5000多公里,前大燈中的LED燈就壞了一只,而另一位奧迪車主買了4個多月的奧迪A6L的前大燈中有兩個LED燈都壞了,且拖延4個多月,4S店和廠家仍未解決此事,4S店給出的解釋是廠家出現配件供應問題而缺貨,只能繼續等待。更重要的是,一旦過了兩年的質保期,上萬元的更換費用,必須由車主自掏腰包。
此前,奧迪車型嚴重燒機油的問題就已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但至今廠家仍未給出一個良好的解決方案,僅用免費添加機油的方式對問題車主進行補償,于是奧迪車主后備廂必備一桶機油便成了豪華車中“尷尬的笑話”。
奧迪投訴高居豪華車首位
記者從汽車投訴網了解到,在2010年該網站收到的所有有效投訴中,豪華車為238宗,占投訴總量的2.44%。而僅奧迪A6L和A4L的投訴就分別達到28宗和22宗,兩款車型投訴數量占到投訴總量的21%,超過五分之一的投訴指向奧迪兩款主力銷售的車型,固然有其市場占有率大的因素,但其本身質量問題頻發,顯然與其價格和豪華車的定位不相稱。
無獨有偶,今年3月TOM網也收到了眾多奧迪車主對A4L和A6L的變速箱等相關問題的投訴,出現變速箱燒壞、電腦板故障、鏈條斷裂等惡劣故障,且多次與4S店和奧迪客服交涉未果,車主只能自己支付上萬元、甚至數萬元的高額維修費用。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吳友生曾對媒體透露:按照投訴量來統計,奧迪品牌在國外生產廠家中排名第四位,更是豪華品牌之首。
而據汽車投訴網的相關信息,截至4月9日,該網站今年收到奧迪車型投訴共計15宗,投訴數量較去年同期仍有增長。
近三年未作任何公開召回
根據中國汽車召回網公布的召回信息,奧迪品牌從中國開始實行汽車召回制度以來,一共進行了5次召回,涉及車輛18.6萬輛,但從沒有因價格昂貴的變速器問題進行過召回,盡管多年來不斷有消費者投訴奧迪變速器存在質量問題。
而距離最近的一次奧迪召回事件,發生在2008年5月30日,一汽大眾因點火線圈的故障而召回2001年至2006年生產的老款奧迪A4、A6車型,距今已過去近三年的時間。而最近幾年,新款奧迪A6L和A4L車型故障呈現越來越高發的態勢,投訴激增的背后,一汽大眾對奧迪卻實施“零召回”,確實難以讓廣大奧迪車主和更多的消費者滿意。
不僅如此,一汽大眾對旗下大眾車型也鮮有召回,最近一次召回也是2009年的事。而上個月大眾在北美召回約1.35萬輛“DSG雙離合自動變速器故障”的車型,國內銷售的奧迪TT即使用這種變速器,卻并未得到一汽大眾官方召回。
用內部召回掩蓋負面影響
2010年8月,一汽大眾對奧迪部分車型實施了內部代號為94E9的行動,針對2008年12月底至2009年5月初之間生產的中期改款新奧迪A6L 2.4和2.0T車型,對其LED日間行車燈大范圍高頻率故障進行內部召回。這個行動并沒有對社會進行公開,只是在相關車輛到4S店保養時,服務顧問負責核查車輛底盤號,如果該車底盤號位列修理范圍之內,將進行大燈總成的更換。
一汽大眾表示,北京的空氣質量中,可能含有較高的硫物質,“硫”對LED電路板的腐蝕,可能是導致LED燈故障頻發的誘因。對此推測,奧迪4S店對A6L和A4L大燈更換了密封性更強的橡膠條,但故障問題仍然頻發。
奧迪多年未公開實施召回,僅通過4S店對問題車主進行了免費更換的補償。對此,相關汽車專家表示,一汽大眾和奧迪希望通過免費維修的方式,將投訴問題暗中化解,最終將負面影響控制在不被社會廣泛傳播的最小范圍內。
■記者觀察
別讓奧迪美國悲劇在中國上演
作為中國汽車市場豪華車型的先驅者和領導者,奧迪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消費者信賴的對象,拋開政府采購的歷史背景,多數普通消費者對德國車的品質依然信賴有加。然而近些年,隨著奧迪在華銷量的不斷攀升,其車型質量問題的投訴也不斷激增。
然而,與大眾認識相反的是,投訴反映奧迪車型的燒機油、變速箱和LED故障等問題,在不斷的維修與更換中,問題依然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解決,而這些奧迪車型的問題儼然成了 “痼疾”,嚴重影響著奧迪品牌的聲譽。
但廠家公關部負責人僅給出“沒有看到過相關的報道”的托詞,將召回責任推給質檢總局等部門,卻不能掩蓋奧迪車型投訴多、問題嚴重卻多年不進行召回的事實。
奧迪車型變速箱故障和燒機油的問題早在2004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然而廠方的冷漠與4S店的敷衍,讓車主們倍感傷害。
這讓我想到1986年奧迪在美國發生的召回事件,當時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收到奧迪5000車主投訴,發現該車型出現自動加速的情況導致交通事故,奧迪迫于美國政府壓力實施了25萬輛車型的大面積召回(奧迪召回事件與豐田召回門如出一轍)。此后,奧迪在美國的年銷售數字從7萬多輛跌至1萬輛左右的水平,大眾隨即關閉了奧迪美國工廠,直至2008年重新建廠,經過20多年的反復折騰,大眾品牌在美國幾乎被徹底邊緣化。
雖然以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環境,奧迪美國悲劇很難在中國上演,但如果長期忽視質量問題,必將被其他競爭對手趕超,從而失去原有的市場地位,進而被消費者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