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汽車召回,我們腦海里第一個閃現出來的品牌就是“豐田”。
2010年豐田召回事件猶如美國大片一樣跌宕起伏。先是美國就豐田召回事件舉行聽證會,女車主淚憶生死時速。豐田章男猶如救火隊員一樣四處奔走,還特意來到中國舉行說明會,現場之火爆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一時之間對豐田的口誅筆伐之勢愈演愈烈。對于召回危機,豐田沒有辯解,而是賠款、加裝剎車優先系統,盡可能為車主做好善后服務。轉眼到了2011年初,美國交通部公布了豐田“不自主突然加速”的調查結果,結論是:沒有發現豐田汽車電子節氣門控制系統存在缺陷。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副局長梅德福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不自主突然加速的發生,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駕駛者踩錯了踏板,可能踩到了油門而不是剎車………對于這個結果,豐田依然保持沉默。
4月27日,由于后驅動軸存在故障隱患,豐田汽車美國銷售公司表示將召回5.1萬輛2011年款坦途皮卡。
一輛汽車由幾千個零部件組成,要想做出一部完美的、沒有任何缺陷的汽車,雖然理論上是可能的,但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而在現實中,汽車是商品,不是藝術品,需要在合理的成本范圍內進行大規模生產,不可能做到完美、極致。因此不可避免的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各種不可知的情況,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出現問題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去解決。這也是制定汽車召回制度的初衷,能夠讓廠商有機會在產品出廠后對缺陷進行補救,最大限度的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一個汽車企業的產品很少甚至沒有召回過,真的是一件好事情嗎?而在中國,這樣的車企不在少數。
自2004年中國開始實施汽車召回制度以來,截至2011年5月5日共發布召回公告328起,其中豐田就有 34起,共召回汽車約150萬輛;就是以德國精湛工藝與技術著稱的梅賽德斯-奔馳,也召回了13次,共召回汽車近6萬輛。再看看我們的自主品牌,奇瑞3起,約2.3萬輛,其中約1.8萬輛是2005年因遮陽板故障進行的召回;吉利1起,召回2175輛……
我們的自主品牌汽車不由得令我肅然起敬,原來我們已經基本做到了出廠零返修,原來我們的質量已經遠超國際水平。雖然,偶爾會有媒體爆料,奇瑞QQ方向盤脫落,我寧愿相信這只是個案;盡管各大網站論壇上對奇瑞等自主品牌小毛病的投訴從沒間斷,我寧愿相信這些毛病并不會影響安全。因為奇瑞作為自主品牌的老大哥,我們對你有太多的期待!
從做織布機起家,豐田汽車公司創始人豐田喜一郎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做一部能夠減輕工人勞動量和減少廢品率的機器,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不管是以前做織機,現在做汽車,還是未來做其他的產品,服務于社會是豐田直不變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自主品牌企業在以國際車企為標桿,不管是在照貓畫虎的山寨他們車型外觀的時候,還是在學習、趕超他們先進技術的時候;是否也可以先學習一下這些國際車企的理念。
在我們國內部分車企追求產量、產品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汽車企業為社會做些什么?中國每年約6萬人死于交通事故,交通擁堵、環境污染日益困擾中國各大城市,汽車企業是否應考慮一下作為企業公民,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為創建和諧社會做出所應有的貢獻。
反觀我國召回制度是否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社會需要公平,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假如那些有問題的企業總是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僥幸心理,而召回制度本身卻對這種現象視而不見、束手無策,對于那些老實的企業、老實的消費者就是一種不公平。
中國車企 ,你“召”還是“不召”,是個問題,該由誰發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