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的日本大地震已經過去快兩個月了,但是地震給日本地區帶來的影響卻還在繼續蔓延。同時這場大地震也讓全世界了解到了日本對全球汽車產業的影響力。原先計劃4、5月份,汽車廠商和零部件工廠就可以全部恢復生產的目標,到現在看來沒有那么容易。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汽車生產也被中斷了。
高溫假期提前休
據悉,廣汽本田的兩家工廠(黃埔工廠、增城工廠)均已經全部停產。為此我們詢問了廣汽本田,被告知我們正在進行產能提升工廠改造,借此把每年7月份的高溫假期提前休了。據悉,年初時廣汽本田曾對外宣布,今年下半年增城工廠能擴項目將完成,屆時將形成黃埔、增城兩大工廠48萬輛/年的產能體系,徹底解決廣汽本田產能不足的問題。但此次工廠擴建卻提前到了5月上旬,由此可以看出在這個時候停產擴建是不得已的。
同時我們了解到,不光廣汽本田汽車廠商停產。其它日資廠商也在此時選擇了放慢生產速度。豐田汽車宣布,在6月3日以前,豐田所有在華整車工廠的開光率將調整為平時的50%,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調整到30%,而計劃于7月份以后的高溫假將提前到5月上旬執行。而東風日產從4月就開始,不在加班加點,恢復正常生產,充分利用庫存,延緩日本進口零部件供應短缺的壓力,當然也不排除提前放假的可能。
零部件供應不足
日本是汽車電子芯片生產大國,此次大地震使電子芯片供應鏈的源頭發生了斷裂,同時又沒有代替品供應,所以導致大部分汽車廠商停產或是放慢生產速度。本田技研社長東孝紳就表示,本田所有的工廠和生產線都完成了修復和恢復,但是一些零部件供應存在問題。主要是汽車電腦里面的微處理器芯片。這個芯片廠的生產線在地震中受到損害。至于什么時候能夠恢復生產,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由此可見電腦芯片供應不足的問題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汽車工廠的產能問題。
從目前狀況看,日本地震影響已經從開始的進口車業務擴展到國產車業務,如果零部件繼續供應不足的話,那多國內的汽車廠商的損失將是不可計算的。在此我們希望日本汽車和配件生產廠商可以在短時間內恢復生產,如果長時間停滯的話,將對日本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