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車體遭受撞擊時,安全氣囊“不作為”導致的人身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由此引發的法律糾紛也逐年遞增。在一些人看來,正是因為缺乏安全氣囊的國家標準,才導致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難以得到法律保護。“兩會”期間,甚至有全國人大代表呼吁安全氣囊亟待制定行業標準。不久前,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汽研中心)啟動了安全氣囊國家標準的研究項目。對此,記者采訪了有關人士。
汽研中心標準化研究所工程師李維菁告訴記者,早在2001年初,汽研中心標準化研究所就開始進行安全氣囊標準的研究工作。但由于安全氣囊需要與車型匹配,車輛的品牌和型號不同,與之對應的安全氣囊也各不相同,而且車輛在交通事故中的碰撞情況隨機性極大,因此安全氣囊的標準很難統一界定。加之當時我國安全氣囊行業正處于起步階段,每輛轎車安全氣囊的平均安裝率僅有0.4個,市場格局比較混亂,企業規模較小,技術水平和產品穩定性尚待提高。在這一背景下,汽研中心標準化研究所只是針對安全氣囊的零部件制定了道路車輛安全氣囊部件標準(GB/T19949-2005),至于更深一步的安全氣囊總成標準的研究,則擱置下來。
據汽研中心試驗所高級工程師孫振東介紹,2005年開始實施的道路車輛安全氣囊部件標準屬于推薦性國家標準,包括術語、安全氣囊模塊試驗和氣體發生器總成試驗三部分。主要是為安全氣囊生產企業提供環境試驗和性能試驗的標準,便于其對產品進行自我檢驗和認證。
“此次啟動安全氣囊標準的研究項目,是考慮到近兩年我國安全氣囊行業發展非常迅速,新技術的出現日新月異,我們希望通過對標準的研究和制定,促進新技術在產品上的應用和推廣。”孫振東進一步強調,“對于業界較為關注的產品質量問題的鑒定和糾紛的解決,不在我們此次的研究范圍內。即便有了標準,由于每起交通事故的情況千差萬別,很難用一個標準去界定。”
標準內容視研究而定
1984年,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將安全氣囊列入《美國聯邦車輛標準安全法規》,經過幾次修訂最終形成了如今的FMVSS-208,即針對智能安全氣囊在碰撞時對乘員的保護所制定的技術要求,例如該法規針對未系安全帶、離位、小個子乘員等各類特殊情況,在遇到碰撞時,安全氣囊彈開后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評價和規范。
“除此之外,歐洲和日本都沒有專門針對安全氣囊制定行業標準,因此我們也在反復討論是否有制定標準的必要。經過慎重考慮,我們最終決定啟動這個研究項目,但標準的內容、目標目前還無法明確。”孫振東解釋說,“下一步我們所要做的是進行大量的基礎研究和試驗,分析是否可以從中找到規律性或者共性的東西,再考慮能否據此制定標準。我們希望形成一個推薦性的國家標準,用以約束和規范安全氣囊的生產,并促進行業發展。”
李維菁告訴記者,由于目前國際上僅有美國的車輛安全法規中涉及到安全氣囊標準,因此FMVSS-208成為此次標準制定工作的重要參照。在參考的同時,還需根據中國的道路設施、汽車和安全氣囊的產品特點以及駕駛習慣等實際情況,進行大量本土化的驗證試驗。
目前企業將安全氣囊在碰撞時未能正常彈開的原因普遍歸于“沒撞對地方”,引起不少消費者的質疑。消費者認為,車體結構受到劇烈撞擊時,安全氣囊沒有理由不彈開。孫振東介紹說,安全氣囊的彈開條件相當復雜,與乘員的體型、坐姿、是否系安全帶,對方車輛的情況,碰撞的角度、位置、速度等因素有很大關系,而且這些因素在實際事故中的組合又是無限的。不能拋開條件看結果,再安全的車輛在碰撞時也存在安全氣囊無法彈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