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汽車產業被稱為“工業中的工業”,是公認的具有高度產業關聯性的產業。原因是它可以帶動包括鋼鐵、石化、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玻璃等在內的上游原材料及中游制造產業的發展;同時拉動了物流、金融、保險、銷售、廣告等下游服務行業的發展。過去的2010年,是我國汽車產業邁入巔峰的一年,產銷兩旺的良好市場,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但是,我國汽車產業仍處于世界汽車產業價值鏈的末端,如何讓我們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乃至整個汽車產業更好的“曝光”在世界面前,是汽車界人士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主品牌主機廠在“曝光”方面算是行業的楷模。國家的支持,自身自主研發的積累,讓中國自主品牌在全球市場也有了一席之地。縱觀中國汽車提升品牌知名度,不外乎走兩條路線,一是以奇瑞、吉利為代表的走自主研發路線的自主品牌。日前,奇瑞汽車副總經理陳安寧在蓋世汽車網主辦的第三屆全球汽車零部件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主流自主品牌已進入正向開發階段,奇瑞正在經歷從大到強的發展階段。這種技術“曝光”路線應該是自主品牌提升品牌形象、核心競爭力的首要方式。另一類則是靠海外并購擴大知名度的,比如近期華泰與薩博的收購鬧劇。不論是否收購成功,單單是這次亮相,已然讓華泰成為行業的焦點。
反觀中國零部件行業發展,表現就不如自主品牌整車廠那么搶眼。面對外資零部件企業強勢進入中國市場,本土企業顯得束手無策。根據蓋世汽車研究院對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進行的最大規模調研和評價活動得出的報告顯示,外商獨資及合資公司在系統和部件方面,基本控制了70%以上的市場份額,部分產品幾乎全部為外資所壟斷。究其原因,還是技術與品牌的積淀不夠深。技術方面,外資企業由于起步發展較早,已深入國際主機配套體系,參與整車研發,技術實力雄厚。而本土大部分企業則盲目追求短期盈利,置技術開發于不顧。因此技術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追趕,要靠意識的提高、時間的積累。品牌形象方面,國內零部件行業也不乏技術過硬、參與整車配套的企業,但是知名度遠不如博世、霍尼韋爾等,很難與其競爭市場份額。這就是品牌“曝光”不夠所導致的行業現狀。因此,本土零部件企業一方面需要在技術方面下苦功,另一方面合適時機的走入本土零部件舞臺,合理的進行品牌“曝光”也是輔助公司參與市場競爭的不二法寶。
作為中國汽車產業鏈的重要元素,配套服務目前難以支撐行業發展,行業集群化之路困難重重。配套服務主要包括知識技術、設備軟件和物流金融服務等。雖然汽車服務提供商屬于汽車行業的幕后英雄,但是對于服務商本身的發展來說,從幕后到幕前是企業做大做強的基本前提。產業集群化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進而產生了大量的產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為汽車產業鏈的延伸及深化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基礎。但是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大部分產業園區及經濟開發區處于荒蕪、無人問津的狀態,一方面是園區缺乏統一管理的機制,輔助配套設施不夠完備;其次就是園區沒有更好的宣傳途徑,往往處于“閉關鎖國”的狀態,招商融資效果不佳。
縱觀中國汽車產業鏈,除去整車廠發展較為順利,其他環節均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這也就凸顯出不論產業鏈條上的哪個環節都需要合理適度進行“曝光”。要想徹底解決現在的困境,幫助企業走入世界汽車產業的大舞臺,需要國家、企業、媒體機構三方面的協調努力。中國本次的十二五規劃,對于汽車產業的整體目標是由大到強。 如何做強,更多的是整條產業鏈的提升,而不是單個企業的強大或者單款產品的熱銷所能帶動的,更重要的,是汽車產業鏈本身及支撐性產業的共同成長鑄就的。因此,在未來的5年中,國家將大力扶持本土汽車產業的發展,這對于中國汽車行業來說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機遇中求發展,是本土零部件、服務商企業的目標,要想將目標落到實處,就要潛心發展自身核心技術,提高核心競爭力,積極合理化“曝光”企業實力,獲得品牌形象的極大提升。而媒體、第三方機構也應承擔起創造良好市場大環境的責任。例如蓋世汽車網正在舉辦的中國汽車行業“臻選”,就為汽車產業零部件、服務商及產業園區提供了一個廣泛宣傳的平臺,對于企業合理“曝光”軟硬實力,提升品牌形象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據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在第三屆汽車零部件產業高峰論壇上預測,中國汽車年銷量峰值將達到3500萬輛,而汽車的保有量應該在4.5億輛左右。這些數字都說明汽車產業的發展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于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及服務商、產業園區等都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而目前外資企業對我國汽車產業鏈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我國汽車工業要想達到做大做強的目標,合理的“曝光”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