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錦湖輪胎中國董事長李漢燮突然改口,不承認錦湖輪胎存在質量問題。一個月前,錦湖輪胎因生產輪胎時大量使用返煉膠摻入原片膠、生產不符合規范,而遭到央視3.15曝光,并于4月開始啟動召回。
面對爆胎等質量問題,韓系輪胎企業選擇了逃避。承認了可以翻供,未承認者可以繼續否認。誰是輪胎爆胎的罪魁禍首?當然是這些不敢承擔責任的生產企業們。在追求短期利潤和消費者人身安全面前,錦湖輪胎、韓泰輪胎選擇了前者。在質量門表象后,隱藏著“偷工減料”、降低成本的訴求。
他們確實做到了高成長。在全球輪胎業成本大漲的背景下,韓泰輪胎不僅實現銷量的高增長,且創下其史上最高季度銷售紀錄。今年一季度,韓泰輪胎全球銷售收入高達1.4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6.3%;其全球銷售利潤高達179億韓元,銷售利潤率12.4%,遠高于2010年第四季度的6.9%。在中國,韓泰輪胎銷售利潤同比增長19%。
面對韓泰輪胎的傲人業績,中國輪胎同行們很有些“慚愧”。在天然膠、合成膠等重要原材料大幅上漲壓力下,中國輪胎行業虧損面一度接近50%。杭州中策公司董事長沈金榮表示,天然膠、合成膠一度占輪胎原材料成本的70%以上。
但與這些精于算計的韓系輪胎企業相比,中國大型輪胎企業又無需慚愧。因為他們很少像錦湖輪胎、韓泰輪胎一樣被人抱怨,也很少被卷入大型的召回事件。從某種意義上說,在中國獲得高增長的韓系輪胎企業們,在意的只是消費者的錢,卻毫不重視、敬畏消費者這個“上帝”。
被央視曝光的錦湖輪胎,至今召回進度緩慢。以至于不少消費者不得不自掏腰包換成其他品牌的輪胎。來自錦湖輪胎的數據顯示,自4月15日正式召回,至5月11日,錦湖輪胎僅更換了3.4萬條輪胎,約占擬召回數量的10%。錦湖輪胎共計7個批次、32萬條輪胎在召回之列!
韓泰輪胎也一樣,不僅不重視消費者,甚至不重視整車合作伙伴的利益。韓泰輪胎中國乘用車輪胎營銷部部長金東赫表示,2010年,韓泰輪胎在中國的銷量約為1100萬條,2011年計劃銷售1200萬條。韓泰輪胎已向約35家整車企業提供輪胎,如北京現代、東風悅達起亞、廣州本田等。
是什么讓這些韓系輪胎巨頭們如此輕慢?是什么讓一些企業選擇了“偷工減料”?高成本就可以成為生產劣質產品的借口?面對這一類的生產企業,消費者和整車企業們或許應該全體用腳投票。作為任何一個有良知、追求長遠利益的企業,消費者的人身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汽車消費者是輪胎汽車的衣食父母,必須被重視、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