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在《三國志》中的解釋是“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通俗點說,就是“有它不多,無它不少”。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雞肋”般的東西,或者遇到“雞肋”的事情。汽車當然也不例外!在買車的時候,經銷商噴著唾沫星子、反復強調重要性的裝備,買回來之后,可能就發現是個“雞肋”產品,一年半載也用不上一次。于是,有了雞肋裝備之說。
汽車廠商也是如此。他們花大力氣、投巨資生產的新車型,到頭來卻發現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市場銷量慘淡。面對這些雞肋車型,廠家也是左右為難,停產可惜,不停產又賠本。
于是,我們策劃了這個“雞肋汽車”的專題,包括“雞肋車型”和“雞肋裝備”兩部分。希望能夠幫助讀者少花冤枉錢,少買不實用的東西。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雞肋車型”并不全是貶義。這些車型是不錯的車,只是賣得不好。否則就不是“雞肋”,而是失敗車型了。
●Acura:高檔車中的小媳婦
本田將其北美地區打造的高端品牌———Acura拿到了中國,并且將中文名從“阿庫拉”改為了“謳歌”。謳歌在全球的銷量不高,在中國更是沒有品牌號召力可言。但是,本田還是給謳歌制定了年銷3000輛的宏偉目標,并且把價格定在了43萬到68萬元。不過,謳歌的中國之旅可不算順利,其上市一拖再拖,經銷店也遲遲建不起來。
更為關鍵的是,謳歌上市半年以來,品牌仍然是個空白。面對已經由奧迪、寶馬、雷克薩斯等主導的高端轎車市場,謳歌就像一個“小媳婦”,悄無聲息地做著自己的事。最近,又有消息說,本田方面又對“謳歌”這個名字產生了動搖,正在逐漸淡化這個中文名字。如此可見,本田內部對此項目的搖擺不定。
●畢加索:生不逢時的孤獨英雄
簡直難以置信,自第一款薩拉畢加索新車2001年11月上市,距今已快6年了。這款多功能單廂轎車是法國雪鐵龍在1998年在巴黎車展上才首次推出的新品,當時在歐洲就被稱為“最時髦的車”。它的外形就像一滴水珠,流暢的曲線沒有半點贅余,內部空間寬大得就像公務艙,更不用說它的多路傳輸系統和自動鎖車智能鑰匙,在當時都是獨一份兒。然而,由于畢加索的外形過于超前,加上當時20多萬的價格也偏高,使這款好車一直沒能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價格一降再降,最多一次降了4萬多元,畢加索幾乎快到了停產的邊緣。但東風雪鐵龍認定好東西一定會有市場,今年他們還將推出全新的畢加索,希望這位寂寞多年的孤獨英雄能在今年贏得掌聲。
●御翔:欲走高端未成功
御翔沒有索納塔賣得好,這可能是北京現代之前所沒有想到的。在2005年御翔剛剛上市的時候,北京現代是希望這款基本與韓國同步的車型能夠和雅閣、帕薩特一爭高下。
不過,事與愿違,御翔上市伊始就麻煩不斷:媒體試駕接連撞車、定價過高遭指責、上市不久就降價等等。如今,御翔每個月的銷量只有1300輛上下。在同類車型中,銷量排名估計要到十名左右。
不僅銷售慘淡,御翔的另外一個職能也沒有實現。當初,北京現代是希望借御翔來重新打造索納塔品牌。最近,有消息說,北京現代準備放棄這一做法,將御翔重新改回索納塔。
●賽豹:太不兇猛的動物
從賽豹這個名字來想象,肯定以為這是一款虎虎實實、銳氣十足的車型,但是實際上這款車與兇猛、力度這些概念都不沾邊。這是一款勾不起消費者激情的車型,外形雖出自意大利賓尼法瑞納公司之手,但絲毫也不能減少它的平庸,搭載的三菱發動機除了機械性能尚且平順、穩定之外,基本乏善可陳。哈飛也深知自己的品牌實力與技術實力都不占優勢,為了給賽豹增加一些賣點,特意打出了科技牌,稱賽豹是國內首輛裝配了藍牙技術車載手機的經濟型轎車。但是,這款承載著哈飛巨大心血與殷切希望的三廂轎車自2005年投入市場之后,就變得無聲無息,現在幾乎被媒體與消費者遺忘,月銷量總是在三四百輛徘徊。然而哈飛現在仍在繼續做賽豹的品牌,還打算推出賽豹5系及轎跑車,不知何時賽豹才能成為一款有分量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