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汽車產業今年可謂流年不利,連環打擊接踵而至,年初的雪災、汶川大地震、國際油價節節攀高……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打擊著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而在當下車市面臨拐點時,受傷的不止是汽車生產廠家,經銷商也滿含委屈,尤其是在6月份,不僅要面對委靡不振的銷售業績,還要忍受汽車生產廠家為年中業績好看而不斷地沖量壓貨,經銷商可謂兩面不討好,如果接下來的幾個月銷量還不能有明顯的改變,還是一如既往地維持原狀,或者形勢繼續惡化,經銷商將可能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險。
押寶未來幾個月銷售業績會有明顯提升,經銷商能夠賭對嗎?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幾乎所有廠家都要在每年的6月份做年中沖量,以便交出漂亮的年中銷售業績,于是6月份尤其是6月下旬,向經銷商壓庫便成為廠家沖量的主要手段,而為了獲得更高的返點政策,經銷商也只能硬著頭皮從廠家提貨
進入夏季,全國車市照例進入傳統的銷售淡季,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以及自然災害、油價上漲等突如其來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全國的汽車經銷商感到了超乎尋常的生存壓力。
相比之下,北京汽車經銷商日子更不好過,奧運期間的交通限行讓經銷商們在資金鏈緊繃的情況下,還要通過貸款提前儲備7、8月份的待售車輛,形勢更為嚴峻。
經銷商銷量陷入低谷
7月初,各大汽車廠家陸續公布了6月份的銷售數據。數據顯示,6月東風日產旗下各車型總銷量31409輛,1~6月東風日產總銷量累計達159268輛,超額完成上半年銷量目標。奧迪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量增長23%,為60509輛,其中奧迪A6、奧迪A4前6個月的銷量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8%、20%。
然而,在廠家對高歌猛進的銷售數據感到滿意的同時,車市上的經銷商卻在經受著苦不堪言的生存考驗。
在北京車市,不少經銷商都感覺到異于往年的生存壓力,大部分汽車經銷商眼看積累了兩個多月的庫存到了6月份仍不見少,十分無奈。“馬自達6已經降到A級車的價格區間,促銷力度還在加大,但6月份的銷量仍然沒有起色,反而比5月份更少。”一汽馬自達北京地區的一位經銷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另一位長安福特馬自達的4S店銷售經理則告訴記者,5月份的時候大家預測地震期間推遲買車的人會在6月份買,但結果并沒和他們預期的一樣,情況反而更糟,6月是廠家對經銷商階段考核的月份,市場不好讓大部分經銷商經受雙重夾擊。
在采訪中記者獲悉,幾乎所有廠家都要在每年的6月份做年中沖量,以便交出漂亮的年中銷售業績,于是6月份尤其是6月下旬,向經銷商壓庫便成為廠家沖量的主要手段,而為了獲得更高的返點政策,經銷商也只能硬著頭皮從廠家提貨。
但事實上,從今年4月份開始,車市便顯現下滑趨勢,再加上近期油價上漲造成消費心理恐慌,6月份的車市變得更加低迷,到6月底,大多數經銷商庫存已經超出正常范圍。更為嚴峻的是,6月份僅僅是每年車市淡季的開始。
有業內人士估算,今年6月份,汽車廠家的乘用車庫存已增加到17萬輛。
奧運因素催冷北京車市
相對于全國其他城市,今年夏天的北京車市正在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
為保證北京奧運會期間交通暢通和空氣質量,北京市從7月20日至9月20日間施行社會車輛單雙號限行。而公安部在奧運會結束以后將允許消費者自行編制車牌號。這從一定程度上推遲了消費者的購車計劃。
另外,從7月1日起,北京市實行了奧運期間機動車臨時管理措施,所有大型貨車禁止進入五環以內。為了保證7、8月份的市場供應,許多汽車廠家已經開始囤貨,神龍汽車等公司明確表示,已經提前加大北京分庫的儲備。
盡管正在經受庫存壓力的考驗,但不少北京的經銷商仍然未雨綢繆,不斷從廠家訂車。奇瑞汽車北京地區的經銷商已經從廠家拿到了2000多輛新車,以備限行期間有車可賣。
而更多的經銷商則處于一種不知所措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終端市場的低迷導致庫存量激增,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防止無車可賣,不得不四處籌錢多進一些車。事實上,如果這些車在7、8月份賣不出去,囤貨的經銷商們將可能立即陷入嚴重的資金周轉困境。
記者走訪市場時,大多數經銷商對今年下半年車市的發展趨勢都持謹慎態度。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擔憂:“未來三個月,對于北京的經銷商而言,將是一次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