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北京、上海等車展的高人氣和高收益,自主品牌車展似乎略顯羞澀,但賈慶林、李長春等國家領導人的到訪,則令車展的始作俑者——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會長徐秉金激動萬分,徐老爺子欣喜之余,還不忘告訴記者,“目前汽車產業知識產權屬于中國自主車企的大概也就是30%左右。大部分街上跑的車,它的知識產權都是屬于合資品牌大企業,我們的自主汽車產品還跟國際大品牌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徐老爺子認為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排名雖然居于世界第一,但非汽車強國。中國要有發展觀,造自己的車,不能急功近利地只看目前市場的表面繁榮,而這些繁榮的背后是中國“加工廠”、“外國車企的利潤中心”。徐秉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07年,中國的汽車產量為888萬輛,占世界汽車總產量的12%。在這888萬輛汽車中,乘用車為638.11萬輛,其中自主汽車為163.8萬輛,也就是只占25%。今年上半年的數字是800萬輛,以2007年的基數推算,徐秉金認為,在一年1300多萬汽車當中,真正屬于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也就是30%左右。徐老爺子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不能因加入WTO后,別人就長驅直入地進來了,而我們中國企業卻變成了觀眾、二等公民,沒有話語權了。”
正是基于這份憂慮和一個退休老人對自主品牌的企業責任、社會責任的期望,徐秉金聯同中國機械工業集團董事長任洪斌向鄒家華提交了一份“關于舉辦建國60周年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技術與產品成果展覽”的建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徐秉金拿到了由鄒家華關心和推動下的相關部門的批復,包括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的支持。三大部委決定2010年的7月15日-19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中國自主汽車技術與產品成果展”。
徐秉金告訴記者,“我鼓勵大家一起做自主車展的目的,一方面希望把自主汽車企業的領導、產品、技術以及關注自主企業和產品的用戶、媒體都聚集在一起,解決自主汽車產品‘不好賣’、‘賣不出去’的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讓大家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世界汽車的大國和世界汽車強國的差距,把大家從急功近利的焦躁中拉出來……”
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最根本的還是技術創新,做大做強產業鏈。
創新要靠技術積累 把別人的技術做成自己的技術
談到自主品牌的未來,與會的政企研各界都把“創新”和“技術”擺在了突出位置。李剛認為創新過程有三個至關重要的環節:第一個是在大專院校和基礎單位完成的原理創新;第二個是在專業的科研機構的產品創新;第三個是由汽車企業完成的產業化創新。
董明華希望自主品牌一定要踏踏實實進行技術積累,盡快從模仿升級為創新。董明華認為模仿只是我們發展過程當中一個手段,一個過程。
談到技術,徐長明希望自主品牌“把別人的技術變成自己的技術,而不是僅僅把別人的產品變成自己的產品”,“從低到高,一個一個做,確保做一款車成功一款”。
王建鈞與大家分享了比亞迪在技術積累的發展經驗。“比亞迪從2000年開始電動車電池的研究,當時并不被業界看好,十年以后,比亞迪的堅持得到了市場的初步認可,在2010年業界都關注新能源時比亞迪的電動車便備受矚目”。
零部件與整車唇齒相依
董明華認為零部件和整車雙方一定要形成戰略的唇齒相依的關系,這方面自主品牌做得不是太好。零部件需要整車的拉動,如果脫離整車,零部件自己搞自主創新等于是閉門造車。上汽執行副總裁陳志鑫也認為產品的競爭力光靠整車廠的努力還是不夠的,上汽與近百家零部件長期合作積累,其中很多是世界五百強,通過建立供應商評價配套體系形成了上汽自主品牌供應商隊伍。
政府采購向自主品牌傾斜
政府采購中自主品牌汽車還沒有達到一定比例,徐長明建議政府盡快出臺實質性的政府采購自主品牌車計劃。
董明華對于政策支持表達了自己的擔憂,"都是中國的企業,以后政策都是普惠制的,我們政策不可能只補貼給自主品牌不補貼給外資品牌。"因此,在相同的產業支持政策下,質量較好的外資品牌車也許從中更受益,所以自主品牌不能抄近路,而是要把技術做好,把競爭力平衡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