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1+1》2011年3月22日播出《先搶后退,一“鹽”難盡!》,以下系節目實錄:
(節目導視)
解說:市場驅聞,謠言平息,退鹽族出現。
字幕提示:2011年3月20日 深圳
解說:之前無“鹽”以對,今天“鹽”多必失。
同期:你有什么證據啊,我賣鹽給你,我從來沒有賣鹽給你。
解說:那些漲價的商場今日忙著道歉。
同期:向顧客(誠摯道歉),認真接受相關部門的處罰,吸取教訓。
解說:還有造謠者也受到懲罰。
同期:像這種信息,各位網友也不要過多去相信、去轉發,要相信國家的政策。
解說:但資本市場卻仍然迷霧重重。
同期:自然這個退鹽潮一出,股票也就像坐電梯一樣的。
解說:一場謠言引發的風波逐漸平息,但背后的疑問卻令人深思。《新聞1+1》本期關注—“鹽”猶未盡!
演播室主持人 董倩:歡迎收看《新聞1+1》。
前兩天有人搶購出了夠下半輩子吃的鹽,這些天隨著食鹽市場供應的充足和穩定,有些人又后悔了,急著要去退鹽。短短的幾天時,過山車一般的舉動留給我們什么樣的思考呢?
(播放小片)
字幕提示:
浙江金華
浙江諸暨
云南昆明
浙江溫州
江西鷹潭
海南瓊海
2011年3月17日
市民1:我已經走了四個超市,這是第五個超市了,一直都買沒買上。
市民2:現在不管什么鹽都沒有,不是光碘鹽,低納鹽、海藻鹽、雪花鹽,是鹽全沒有了。
市民3:我要寄回家,再貴我也要買到。
記者:多少錢一袋?
商販1:十塊錢一袋。
市民4:天啊,這鹽吃不起了。
商販2:所有超市附近的商場全沒有,小賣部都沒有,前面有賣15(塊錢),有賣20(塊錢)的。
解說:搶鹽風波真的過去了嗎?今天與此相關的新聞依然不斷出現。今天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也就幾天前的搶鹽風波再次作出了回應。他說,該事件涉及近三十個省市,一些城市一天銷售量達到日常銷售量的二十倍,反映出進一步加強預警的重要性。目前,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食鹽的銷售已經恢復了正常。這件事情也提醒我們在應急突發事件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市場的有效監管,保證市場供應這項任務也非常重要。
短短兩天,來去匆匆,從無“鹽”以對到“鹽”多必失,很多買了鹽的消費者已經感到了后悔。
王先生:剛開始我去問她多少錢一件,她就說150(元一件),后來猶豫了一下,她就130(元)一件,我就買了兩件鹽。
解說:王先生現在就直后悔自己的沖動行為,在17日的時候他聽說鹽要漲價,一沖動就買了兩箱80包鹽回家,沒想到在第二天深圳市多個部門出面辟謠之后,鹽務局加大運輸力量,已向各大超市和食鹽經銷商配送食鹽近2000噸,并且食鹽現有庫存1650多噸,足夠深圳市民四個月的需求。食鹽搶購風波宣布平息,價格是每袋1.5元,沒有變化,王先生自己每箱虧了70元,于是后悔地找到當時賣鹽給自己的小店,卻發現當時購買的時候太沖動沒有索要發票。
商販:你有什么證據,我從來沒有賣鹽給你。
解說:按照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規定,王先生多買的食鹽可能不能輕易退掉,但是對于商家趁機哄抬物價的行為,消費者可以隨時舉報。而在所有哄抬物價的商家中也不乏大型商場超市的影子,前幾天在碘鹽搶購風波中,北京的幾家超市被市發改委曝光,有高價銷售的違規現象,其中就包括物美超市北辰店。昨天物美集團對此事作出回應,并拿出處理措施。
物美集團公關總監 富宇:
在半個小時里共銷售了大概是125袋,作為一個新店,他們也是第一次處理這類突發事件,經驗不足,最后造成了這么一個失誤,我代表物美向顧客給予誠摯道歉。同時,我們也認真接受相關部門處罰。
記者:
阿姨您好,買到鹽了是嗎?
市民1:買到了。
記者:買到就放心了?
市民1:放心了,其實這鹽能缺嗎?大家哪來的這股風?我說也不知道。
主持人:巖松,我不知道你怎么看這兩天的時間像潮水一樣這一搶一退之間。
白巖松:我覺得這一搶一退雖然挺無奈的,但是可能也會是一次公眾內部的一個自我教育,或者說是一個反思的過程。當然我們指望從公眾到公民一夜之間就完成這種轉變很難,我覺得也沒法指責一些什么,更多恐怕要在公民之外思考問題,我們如何更有提前量的去考慮到公眾在面對某種突發性事件當中由于常識的匱乏所引起的心理波動,我們應該提前做怎樣的預警,如何對商家進行更好的,怎么說呢,不讓他哄抬物價等等。我覺得在這方面與其說譴責公眾,不如說是社會有一個更好的反省。
主持人:你看不僅是我們國家的一些人去搶購食鹽,比如像美國西海岸也在搶購碘片,包括香港地區的人也在搶食鹽,還有韓國也在搶一些東西,那大家都在搶這說明什么問題?
白巖松:這是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在核的面前恐怕全世界都處于一個相對常識匱乏和過于神秘,相關這種知識了解不多,因此稍有一種風聲就會引起一種恐慌。因為畢竟像日本這種復合式災難,也就是把地震、海嘯跟核電站的危機捆綁到一起形成一個完全現代化的災難,在人類歷史上是第一次。所謂的第一次,就會有很多沒有經驗的地方,那我覺得這里頭的確是一堂課在教育我們。
主持人:大家都在搶太平洋兩側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但是退這個時候就咱沒有。
白巖松:我覺得有的該退,有的不能退。其實當搶鹽潮退潮了之后,我也看到了居然有的媒體上還登了評論,說希望能夠退,允許公眾退這個鹽。當時我看完這個評論之后,心里一激靈,我明白寫作者用了情,但更要講理,食品不像其它的產品,買走了之后經過一夜或者幾夜之后還可以退回來,這里隱藏的風險是巨大的,因為食品,為了保證一個食品的安全,需要一個相對封閉和安全的鏈條。以前都曾經出事過,在超市里賣的牛奶都被個別的惡意競爭者或者用注射器打進了有毒的物質,那么廣泛地到了民間的咸鹽,如果允許退,假如一萬件當中有一件是存在安全隱患的話,請問將來吃不了兜著走,誰來承擔這個后果。因此,食品是從某種來講絕大多數是不能退還的,這不能因為出現這種情況,大家就光講情,得講理,而且得保護更多人的安全。
但是另外一個東西是要退的,什么呢?而且我覺得社會要監督他得退,我注意到物美連鎖超市道歉的時候其中有一個條款,可以憑購物的小條去退,但是漲了價之后的差價,我覺得這一點要嚴格監管,要由這種好像高姿態一樣的認錯的表現變成強制,但凡漲了價只要有憑證就應退還這個差價,不光是罰款就了事,也讓公眾的利益得到某種補償,我覺得這個應該退,而且大家應該較真。
主持人:所以就像你剛才說的這個事發生之后,你自己做出來的選擇,當事人要為自己做出來的選擇負責。
白巖松:這個我們就不好直接批評公眾,你說公眾有沒有責任?因為其實從2003年那次搶購跟這次搶購意義性質還不太一樣,2003年“非典”時候的搶購的確因為信息不透明,那個時候捂著蓋子,有很多事情沒有報道出來,老百姓只能去聽謠言,只能去傳播一些小道消息。但這次面對日本地震,其實中國的媒體甚至比日本媒體報道得還快、還細、還多,但這里面的確有得到總結的經驗,比如面對核電站的危機怎么做好更多的冗余,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覺得公眾也應該在這次搶完了甚至被人宰了,就是為什么呢?一塊三的鹽賣到十塊了,然后還想退又沒退成,這個窩囊的過程當中,也許一百個人當中就會有二十個人下回不會進入到搶購的過程當中,我覺得進步是緩慢的,由公眾變成公民也是緩慢的,希望這樣的窩囊也能變成一堂課教育我們自己。
主持人:進步也得在一次次的教訓當中慢慢積累。
白巖松:有的時候看來只能這樣。甚至我這幾天有這樣一個感覺,我覺得人群中自發形成的某種嘲笑和擠得,你比如在家里頭兒子就會跟媽說,哎喲,老太太,您怎么回事,你說至于說嗎?你看,家庭內部或者說公眾中間就自發會形成這樣一種更理性的聲音,就會導致一百個人今天搶鹽,下一次再有類似事件的時候就剩五十個了。
主持人:有人分析這次食鹽市場異常波動里面有游資的故意炒作,事實是什么樣的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節目導視)
解說:市場驅聞,謠言平息,退鹽族出現。
字幕提示:2011年3月20日 深圳
解說:之前無“鹽”以對,今天“鹽”多必失。
同期:你有什么證據啊,我賣鹽給你,我從來沒有賣鹽給你。
解說:那些漲價的商場今日忙著道歉。
同期:向顧客(誠摯道歉),認真接受相關部門的處罰,吸取教訓。
解說:還有造謠者也受到懲罰。
同期:像這種信息,各位網友也不要過多去相信、去轉發,要相信國家的政策。
解說:但資本市場卻仍然迷霧重重。
同期:自然這個退鹽潮一出,股票也就像坐電梯一樣的。
解說:一場謠言引發的風波逐漸平息,但背后的疑問卻令人深思。《新聞1+1》本期關注—“鹽”猶未盡!
(播放小片)
解說:幾天前搶購食鹽的風波人們記憶猶新,如今隨意高價銷售的超市在道歉,買多了鹽的人們開始在退鹽,而因為散播核污染謠言的網民也在20日被警方拘留。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巡特警大隊 楊震:大量的網民反映最近網上都在傳這么一條信息,而且這條信息他們也不能確定是真是假,但是對老百姓來講,可能就會造成相應的社會恐慌,包括社會面的不穩定。
解說:3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做出處罰決定,依法給予在網上散步日本和電站爆炸污染山東海域謠言的杭州網民陳某行政拘留十天,并處罰款五百元人民幣。
違法行為人 陳某:我看到這個帖子是在“麥圈”的一個公共的聊天窗口里面看到的,就轉發到QQ群里面了。轉發的目的很簡單,只是把它作為一條信息在轉發,并沒有過多地考慮它的真實性或怎么樣。
記者:我注意到你這個QQ群的名字叫“散戶訓練營”,大家談的是股票方面的信息嗎?
陳某:也談股票方面的信息。
解說:經警方調查,3月15日上午在杭州一電腦公司工作的陳某用網名“漁翁”在網上散步關于近期日本地震引發核污染的謠言稱:據有價值信息,日本和電站爆炸對山東海域有影響,并不斷地污染,請轉告周邊的家人、朋友儲備咸鹽、干海帶,在一年內不要吃海產品。就是這樣的一條信息,隨后被很多網民轉發。
楊震:因為它這個QQ群主要還是關注股票的人比較多,所以說股票圈子里面像這種信息傳播應該都是非常快的,而且也會影響他們對股市的一些判斷,所以說影響面是非常大的。
解說:而與此同時,同樣起著變化還有股市,之前伴隨著搶鹽風潮,股票市場鹽業概念類股票同樣非常搶眼。多支平時默默無聞的個股更是逆勢漲平。3月15日云南鹽化大幅上漲,3月17日受搶鹽風波影響,云南鹽化開盤便漲平。3月18日搶鹽潮開始退去,云南鹽化當日跌幅為7.5%,直到今天云南鹽化繼續低開低走,曇花一現過后是大幅的下跌。
中航證券昆明營業部首席投資顧問 陳世軍:自然這個退鹽潮一出,股票也就像坐電梯一樣的,從終點回到起點。不排除有人故意炒作,然后老百姓加上不成熟的心理,兩方面才導致了這個結果。
解說:與日漸穩定的市場相比,資本市場的迷霧卻是越來越濃,面對上周極不正常的市場,有媒體提出疑問,是不是游資在炒作?而面對質疑,浙江證監局局長王保同也表示:“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打擊惡性炒作個股事件”。
主持人:今天是禮拜二,云南鹽業這支股票今天是低開低走,繼續它下跌的趨勢。但是就在一周以前這支股票可不是這樣,它是一直大漲,怎么看待這種趨勢?我們來連線財經評論員葉檀。葉檀你怎么看這一周之內云南鹽業這支股票的大漲和大跌?
財經評論員 葉檀:云南鹽業這支股票肯定是利用了核污染的概念然后進行了大幅的炒作,那么其中有機構和游資的資金進入,那么我們從成交量來看的話,其實在3月14日和15日已經有了異動,那么到3月17日他們開始退出。那么其中被套牢的是散戶,他們現在還套在里頭,那么大資金的話,有一些游資在割肉出倉,那么一些機構在3月17日漲停的時候賣出得到了暴利,總的來說這是一個短期的炒作行為,主持人。
主持人:但是葉檀你看有人說這是游資的炒作,但現在是這樣,很多社會閑散資金找不到一個健康而且持久的這么一個投資目標,所以一旦市場上有風吹草動、有利可圖、有孔可鉆的時候,他們必然讓他們心明眼亮,馬上讓他們做這樣的生意,你怎么看?
葉檀:這個確實是一個問題,就是說你剛才所說的,我們怎么來尋找到一個投資的途徑,我想這是政府跟整個社會都應該考慮的問題,有一個正常的投資渠道,然后在投資渠道上有一個正常的、比較嚴密的監管,那這樣子的話整個概念炒作就會消失,要不然的話我們在云南鹽化這支股票上,在其他的股票上也看到了大規模的炒作行為,這對中國未來的資本和投資市場都是非常不利的。
主持人:好,謝謝葉檀。
那巖松剛才我們也說到股票的漲跌看到的問題,你怎么看這個游資在里面發揮的作用?
白巖松:其實游資不僅僅是你說的沒有一個長期的、健康的投資的方向,另外還有很多領域他們進不去,我們有很多的領域大家一直在呼吁也能讓社會的資金更多的進入到很多領域里,上面都說一視同仁,可是到具體執行的時候他們就進不去了,所以需要一個更加公平的投資環境,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游資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去面對。
具體到說到云南鹽化這回事的時候,有的是大筆資金,但是不一定是炒作了這番事情,他想見利的時候想掙點,結果你發現比如說浙江的四個證券機構,游資進去了,居然是在漲停的時候買的,第二天跌的時候割肉了,還虧了很多。
主持人:那你說這說明什么問題,他們想賺,結果對信息不掌握,虧了。
白巖松:我覺得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就是市場行為,它覺得可能有利可圖,但對大環境判斷不周,你不能把棍子打在這樣的人身上,不能說因為它往里扔的錢多,就算大資金了,然后就參與到這件事就應該棒打,其實它更慘,讓它自己去吸取教訓吧。真正要打的是什么呢?剛才葉檀在前面連線的時候,含蓄地說了一個,人家更早地就開始布局,然后漲停的時候出去了大機構,請問查到了沒有?另外他們是不是介入到了散步謠言,然后甚至組織人去搶咸鹽,然后利用網絡造勢,然后把價格迅速抬升起來,這個時候他早已經悄悄進去了,但是到高了的時候他跑了,這樣的人才可惡,所以要抓得抓這樣的,不能抓人家就是資金大,然后我就要打你,這沒道理。
主持人:你剛才說到一個概念,就是這個造謠惑眾,現在新媒體這么廣泛,這么迅捷,你說也許有人就是我覺得我是你的朋友,我為了你的安全,我出于善意、好意、良善的愿望,他和這種傳謠、故意怎么區分開?
白巖松:沒錯,這里頭的確要有一個界定。前不久發生了一個事件,我覺得公眾的理性或者說這個社會的理性就很強,江蘇的那個化工廠的問題,開始就把那個當成好像要傳播謠言的人抓起來了,但是媒體都站出來憑什么說他是造謠呢,他聞到了這種味他不確定給朋友打電話,他又沒有到公開的傳播渠道里頭去發布所謂的正規虛假消息,沒有,他只是猶豫,然后給親朋好友打電話,這是一種擔心的反應,后來你發現沒兩天就給放了,也沒有深著追究。這是一個界限,但是另外一個問題存在了,我覺得隨著互聯網跟現實生活的這種緊密結合程度越來越高,不能再用虛擬世界這個概念就可以虛構世界。虛擬世界科不能虛構世界,因此有很多以發布正規消息的方式去發布虛假消息的,這時候可能越過底線了。當然比如說開個玩笑說,互聯網上也虛構過金庸死了,白巖松自殺了,這個沒人去管,大家就把它當成一個娛樂,我們含著眼淚也就忍了,就過去了。但是像剛才這個我們看到被抓起來的,拘留的這個,他是以發布正規消息的語氣在發布著一個虛假的消息,這個時候全社會都應該去思考互聯網的邊界在哪里,我們每一個人在互聯網上發布微博也好,發布消息也好,發布博客也好,我們的界限在哪里?對嗎?這個時候是不是也要有一些規則要守?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不能簡單當成就是圍繞鹽的一“鹽”難盡過程當中的細節,我覺得更要思考的是在互聯網與社會如此高度緊密的情況下各種邊界在哪里。
主持人:我們最后特別短暫的時間說說,政府職能部門這次利用快速傳播的渠道,他們取得的成績是什么?
白巖松:我覺得首先的確日本的立體式的災難很新鮮,完全沒有經驗,但是要快速積累。我覺得要考慮社會整體的科學素養并沒有達到一個很高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