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彭會安
具有50年歷史的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瞄準世界海洋科技前沿不斷創新,由捕撈自然資源到“底播增殖”,由粗加工到工業化深加工,創造了集約化+股份化的“獐子島模式”,并倡導實施了“五合一模式”。形成以蝦夷扇貝、海參、鮑魚、海膽等海洋珍品育苗、養殖、加工、國內外貿易為主導的產業鏈,成為我國較大的海珍品增養殖基地和海珍品原產地。“獐子島”商標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
北緯39度 最適宜的海洋生物生長區
獐子島位于黃海深處、北緯39度,寒暑交界,海水交換能力和自凈能力強,是世界公認的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的地區。
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優勢,采取“底播增殖”的方法,將優質種苗直接投放到深達三四十米的冷水域海底,既不需要投食,也無需用藥,讓這些種苗經過2-5年的自然純生態成長,形成海產品的野生品質。10多年來,采用“底播增殖”模式僅蝦夷扇貝一項就實現年產值10多億元。
董事長吳厚剛提出了“耕海萬頃,養海萬年”的理念,2005年投資200余萬元建立海洋生物實驗室并建造監測船,每半個月對所轄養殖海域的水質、微生物等指標進行一次全面檢測。在每年的5〜9月高溫期間,每月由國家赤潮生物監測中心對可能出現的有毒浮游生物、貝毒素、污染物等進行兩次跟蹤監測。目前該公司所在海域一直保持著國家清潔海域標準,被國家海洋監測中心確定為國內最適宜海珍品生長和養殖的海域之一,并被列為國家級無公害、綠色有機水產品生產基地和海島海珍品增養殖開發利用示范基地。獐子島牌扇貝、刺參、鮑魚通過了國家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實行直通獐子島海珍品原產地的全程質量監控機制,為消費者安全食用獐子島海珍品提供真正意義上的綠色保險。
2008年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國內水產養殖業著名科學家唐啟升來到長海縣獐子島鎮,參觀和考察獐子島漁業海洋牧場后他給予了很高評價。他認為,獐子島是我國海洋漁業生態養殖的范例。
日本漁業界知名企業日本中央魚類株式會社社長伊藤?德蕡F參觀、考察獐子島海域環境、海珍品底播增殖、采捕生產和苗種繁育生產、品控實驗室、暫養凈化廠和深加工生產線后,對獐子島清潔的水質感到非常驚訝,連連稱贊獐子島是中國的北海道。日本客人把獐子島比作日本的北海道,意味著獐子島——北緯39度已經成為一個符號,一個中國海珍品的符號,一個高價值生活方式的符號,這是真誠厚道的禮儀,是獐子島精神帶給人們的信任。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專家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農業部及大連市相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到獐子島考察。在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永祥水產品加工廠內,美國專家認真察看了這里水產品加工的整個過程,他們稱贊道:“能在中國看到完全依靠機器系統運行的水產品加工,加工出來的水產品,我們很放心。”
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中國農業部共同主辦的首屆世界養殖水產品貿易大會上,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惟一一家被安排發言的中國企業,作了《天然的海產珍品,標準的過程管理——黃海北部貝類生態養殖與安全管控》主題發言。
科技創新 成就海珍品增養殖基地
在50年的發展歷程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獐子島漁業通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實現了快速發展。
為了贏得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權,在大連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國內第一家企業海洋生物研發機構——大連獐子島海洋生物研發中心,完成了生物實驗室、海洋監測室、生物標本室、海洋監測船、客座專家研究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2006年1月,大連獐子島海洋生物研發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在科研資金配套上,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實行“按需分配”。只要是涉及到企業的產業鏈,并有可能促進企業發展的自主創新活動,該公司就不惜投入、大膽試驗。據不完全統計,“十五”期間,該公司在科技創新上的投入金額達6860萬元,累計投入的成果轉化資金達8047萬元,成果轉化累計獲得效益3.96億元,科技貢獻率為78%。
公司通過與國內知名的海洋牧場建設專家陳勇教授聯合攻關,已經在各類海珍品增殖礁的設計、不同海域的選擇和投放方式、藻場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黃渤海漁業修復和生態漁業模式的建立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和積極探索。
公司與中科院海洋所等機構聯合研發的“皺紋盤鮑雜交育種技術及其養殖工藝體系”獲得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公司還投入3000多萬元與大連水產學院合作開展海洋牧場建設項目,利用物理與生物的方法和技術,營造海藻場,設置人工魚礁、人工藻礁,對刺參、海膽、皺紋盤鮑、扇貝等海珍品的棲息環境進行修復與優化,確保獐子島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海珍品天然種質資源庫”。
2008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法箴、雷霽霖到獐子島考察時表示,我國倡導多年的健康養殖模式已經在獐子島實現,獐子島漁業用實踐創造了“耕海萬頃、養海萬年”的生態養殖模式,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一個企業自身發展的范疇,它解決了困擾中國漁業海水養殖與環境協調發展、持續發展的問題,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在了中國海洋經濟革命的前面。
志在世界
讓產業和產品同步實現國際化
吳厚剛表示:“獐子島品牌不僅要滿足今天的消費者,我們志在明天;獐子島品牌不僅要滿足于中國市場,我們志在世界。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僅要打造國際級的漁業巨艦,更要讓獐子島的海珍品占領國際大市場。”
2001年11月,獐子島牌海參、鮑魚、蝦夷扇貝系列產品被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2006年10月,獐子島牌蝦夷扇貝被農業部認定為中國名牌農產品;2007年5月,獐子島品牌被認定為“中國十佳農產品品牌”。2004年,獐子島牌蝦夷扇貝被認定為遼寧省名牌產品;2005年,獐子島牌海參被認定為遼寧省名牌產品;2005年12月,獐子島牌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獐子島漁業成為國內水產品首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2006年,獐子島牌鮑魚被認定為遼寧省名牌產品。
為了讓獐子島的海珍品在國內外市場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2008年5月29日,由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我國目前較大的海洋貝類產品凈化交易中心在遼寧省大連市金石灘落成開業。這標志著我國海洋貝類生產、加工正與國際接軌,同時也標志著我國黃海北部黃金產業帶的發展又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對黃渤海區域乃至全國水產品加工流通體系的建設和規范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彰顯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理念。
從2000年開始,獐子島的海珍品就已銷往美國、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地區市場。國際市場是試金石,認品牌,而品牌就是質量,就是信任。到2003年,獐子島漁業的蝦夷扇貝系列產品已在美國、澳大利亞兩大市場站穩腳跟。
2005年10月,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海參育苗技術人員坐上了飛往厄瓜多爾的航班,為當地企業提供技術幫助。
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分公司之前,已經在美國波士頓市設立了一家分公司并擁有其全部權益。
志在世界的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正在搶抓機遇,以其創新的思維、創新的科技、創新的機制,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漁業百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