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來臨,食用油消費也多起來。不過買食用油,消費者一定要小心,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買到短斤缺兩的食用油。17日深夜,市質監局搞了個夜間突襲檢查,在一家企業查獲了1200多瓶凈含量不足的食用油。
晚上生產不合格產品
這家被查處的企業,為了躲避質監局執法人員的檢查,專挑晚上生產不合格的產品。而白天,執法人員來檢查的話,就正兒八經的生產合格產品。不過企業這樣與執法人員“打時間差”,已經被執法人員給盯上了。
9月17日白天,市質監局執法人員按照行動部署對該企業進行了執法檢查,檢查結果是合格。等執法人員一離開,企業開始忙著晚上生產不合格的產品,準備在第二天早上8點前出貨。沒想到當日晚上10點,執法人員又出現了。原來,市質監局故意白天檢查讓企業老板放松警惕,晚上再來個“回馬槍”。
此次,執法人員在現場查獲了1239瓶食用油,實際量與標注量不相符。經初步稱重,標注凈含量5升的食用油,實際上只有4.8升;標注凈含量900毫升的食用油,實際上才達到了750毫升;標注凈含量450毫升的食用油,實際約為400毫升。
目前,市質監局已對該企業進行立案查處。
質監局將不定期抽檢
今年以來,市質監局在全市范圍內的流通領域進行了食用油計量專項整治。先后檢查商場、超市100多家,立案查處59宗,查獲“短斤缺兩”瓶裝食用油2500瓶。
為什么“短斤缺兩”現象如此嚴重?市質監局介紹,企業故意生產“短斤缺兩”的食用油,一方面是蒙騙消費者,另一方面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搶占市場,以賺取巨大利潤。
這除了擾亂了市場秩序,也讓不少消費者花了不少冤枉錢。市質監局將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不定時間、不定頻次的抽檢,讓類似的企業徹底打消逃避監管的僥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