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由于喝了不合格的自制飲料,陜西安康市漢濱區石轉鎮中心小學80余名小學生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等食物中毒狀。隨后,中毒學生被緊急送往醫院,得到及時治療,才未釀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后據調查,引起石轉中心小學出現學生集體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早上喝的豆漿為私人自制食品,該生產者根本沒有任何生產飲料食品的資質,也不具備飲料、食品的生產加工條件和相關知識,對豆漿加工不徹底,因此導致了學生群體中毒事件的發生。事后,自制豆漿的生產者被罰款5000,停止營業;石轉中心小學校長被停職。
成都自制飲料“重災區”
在餐飲場所
據四川省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協會投訴辦吉禮介紹:自制飲料在國內一些城市比較泛濫。在成都則主要集中在中、低檔餐飲場所。由于自制飲料成本低,利潤高,服務員提成高,因此成都一些酒樓、火鍋店的服務員都喜歡主動向客人推薦。和前面引起80多名學生中毒的自制豆漿生產者相同的是:這些餐飲場所同樣都不具備生產飲料的資質和條件,各種工藝和知識更是一片空白,因此這些餐飲場所的自制飲料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在對成都餐飲場所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原來非常盛行的自制飲料現在已經呈逐步下降的趨勢。但目前仍有少數酒樓、火鍋店,有自制的豆漿、花生奶、核桃奶等所謂熱飲在賣,而且服務員都非常賣力地推薦。這在一些中、低檔餐飲場所尤其泛濫。
自制飲料危害大
在調查中筆者進一步發現:盡管大多數餐廳、火鍋店的服務員一再聲稱他們的自制熱飲都是花生、核桃、黃豆鮮榨的,但筆者一位從事多年餐飲業的朋友卻私下透露:其實一些餐飲場所的所謂核桃奶、花生奶、豆漿、果汁這些自制飲料大多是用各種食品添加劑自己勾兌的。真正加的果汁很少,只是象征性地灑點在里面,以圖更像鮮榨的一樣。這種自制飲料基本上沒有任何營養,他們自己都不會喝。
據了解,在成都的一些農貿市場有制作勾兌豆漿、花生漿、核桃奶、果汁的各種添加劑售賣,其配料為葡萄糖、麥芽糊精、白糖、黃原膠、瓜爾豆膠、抗結劑、著色劑等,惟獨沒有花生。但即便是這樣,一些商家為了招攬生意還聲稱很多酒樓、火鍋店都在自己這里的定點拿貨。
著名分析化學專家葉建農曾經在接受媒體走訪時認為:現在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已是普遍現象,而目前絕大多數添加劑的毒理作用都并不清楚。即使是已經納入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如果過量使用,也會對人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成都消費者很精明
盡管豆漿、核桃奶、花生奶、果汁等自制飲料在很多餐廳、火鍋店都有,而且服務員推薦也很賣力,但筆者卻發現,真正消費這些自制飲料的人其實寥寥無幾。在雙楠某火鍋店,筆者隨機走訪了一位剛拒絕了服務員自制飲料推薦的顧客。
當筆者問到為什么拒絕服務員推薦的自制熱飲時,這位姓黎的先生回答得很干脆:“哎呀,你不曉得鮮榨的這些啥子,花生奶、核桃奶大都是假的,全是些添加劑兌的,報紙上都曝光曝了好多盤。”
宋女士則建議呼吁有關部門對餐飲場所的自制飲料進行整治。因為現在這些自制飲料如此泛濫,一則危害到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和合法權益;二則對成都這個“美食之都”的形象也是一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