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標注凈含量為1000克的冰凍蝦仁,解凍后只有450克,冰衣的重量竟然比蝦仁本身的重量還多!”消費者孔先生向本報投訴,他在北京某超市購買的冰凍蝦仁解凍后,包裝袋里差不多一半都是水。“計量如此不準,我們豈不是為買冰衣花了大量的冤枉錢?”孔先生抑制不住內心的氣憤。
日前,深圳市消委會聯合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對該市部分大中型商場、超市進行了冰凍水產品計量監督調查。調查爆出驚人結果:48批次抽查樣品僅1批次合格,標注的凈含量和實際凈含量偏差率最高為61.9%。以此次計量檢測不合格凍墨魚仔為例,標注凈含量為378克/袋,按其35.6元/千克的單價標準計算,銷售價格為21.5元,但實測凈含量僅為144克/袋,即實際價值為10.8元;而單價為376元/千克的水盆翅,標注凈含量為538克/袋,銷售價為202元,但實測凈含量僅為275克/袋,即實際價值只有103.4元。“魚翅貴,沒想到連凍魚翅的冰也這么貴!這一份冰就賣近一百塊錢!”消費者不禁感嘆。
為保持水產品的原有營養及風味,冷凍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水產品保鮮方式。給水產品裹上一層冰衣,可以有效防止水產品因水分流失而造成的干耗。但記者調查發現,通過不斷加厚冰衣,造成冰凍水產品,特別是散裝冰凍水產品計量上的嚴重缺斤短兩,這已經成為冰凍水產品行業一個普遍而公開的秘密,這種行業潛規則已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