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周年了。
這部被稱為“我國食品監管法制化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的法律,在還未正式出臺之前,就已被社會寄予厚望。
這一年來,《食品安全法》實施效果如何?是否真的管住了我們的餐桌安全問題?它還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
昨日,記者進行了調查。
去年發生食物中毒12起
作為一部把食品衛生問題首次上升到“安全”高度的大法,無論從官方還是民間,《食品安全法》的受重視程度,不可謂不高。
昨天,省政府專門召開全省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常務副省長李克主持會議,副省長徐濟超、宋璇濤出席會議。
“目前,我省蔬菜合格率達98.7%,瘦肉精監測合格率達99.92%,水產品合格率92.2%,全省食品市場抽檢合格率達88.86%。”省衛生廳廳長劉學周通報,總體來看,我省食品安全形勢相對穩定。
但是,還有不少問題必須重視。
2009年,全省報告食物中毒12起,發病人數近950人,其中學校托幼機構占4起,發病人數545人,近期我省洛陽、安陽和濮陽等市個別學校食堂和公眾聚餐處相繼發生集體中毒事件。
個別地區孔雀石綠檢出率高
今年初的食品抽檢還發現,我省一些地方淡水魚孔雀石綠檢出率高達22.78%,這說明水產品安全也亟待進一步加強。
孔雀石綠是什么?
這是一種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結晶體。可以防治魚類感染真菌,也能延長魚類在長途販運中的存活時間,但它可致癌,很多國家已經禁用。
“添加非食品物質、違禁藥物等問題屢禁不止。一些食品生產企業自律約束機制不健全,唯利是圖,違規在飼料中添加瘦肉精等違禁藥物,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宋璇濤說。
去年以來,周口、永城、鄲城以及鄭州、焦作,發生多起食物中毒、病死畜禽和乳粉三聚氰胺超標等案件,18名責任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6人被移送司法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