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溫消毒———多數消毒餐具都號稱380℃高溫消毒。其實烘干機的消毒溫度只能 達 到1 0 0℃ 至120℃。并且消毒時間一般只有十幾秒。
●餐具去水———有的企業,在餐具放入烘干機前的噴淋清洗時,加入一些催化劑。經過催干劑催干的餐具表面會比較光潔。
●偷工減料———餐具消毒行業也在打價格戰。許多企業為了省成本,有的機器不開,不按照消毒流程進行消毒,甚至幾天才換一次消毒水。
“采用國內最先進的洗消一體機經過高溫、高壓去渣、漂洗、烘干……”“380℃高溫及遠紅外線雙重消毒,無菌無毒專業食品膜包裝……”消毒餐具自進入公眾視野的那一天起,便用各種動人的廣告詞吸引食客接受、使用,并最終霸占了廣闊的市場。
消毒餐具真的如宣傳的那樣潔凈和神奇嗎?連日來,廣州市多名從事餐具消毒及其關聯行業的人士向南方都市報記者講述了該行業不為外人所知的內幕。應當事人的要求,本文中暫稱呼這幾名人士為A、B、C。
高溫消毒實際只能達到100至120℃
A在2008年進入餐具消毒行業,2年經歷,對廣州市餐具消毒行業已知之甚深。“絕大部分企業使用的消毒設備大同小異,到市面上去看看,幾乎所有的消毒餐具都打著380℃高溫殺菌消毒”,A說,他的企業也是用這類消毒設備,但是正常情況下,這種設備消毒溫度其實只能達到100℃至120℃,根本達不到宣傳上所說的380℃。
A說,經過前期清洗后,幾十個餐具放入一個筐內被推進烘干機內進行所謂的高溫消毒,烘干機不長,餐具在里面僅僅十幾秒就通過了,“有的距離遠紅外線近,有的距離紅外線遠一些,哪里能夠全部平均充分消毒?”
用催化劑催干餐具上的水
B說,如何完全弄干餐具上的水,是一個長期困擾著餐具消毒行業的問題。大量餐具放在一個筐內,推入烘干機內烘干,烘干機就那么長,餐具在里面也只短短地待上十幾秒的時間,許多餐具都沒法完全烘干,這個時候,在烘干機另一頭,一些企業就會專門安排一個工人,用抹布去抹沒有完全烘干的餐具。
另有一些企業,為了讓餐具被及時烘干,在放入烘干機前的噴淋清洗時,加入一些催化劑,催干餐具上的水。
B說,催化劑經過烘干機后,會形成晶體留在餐具上。經過催化劑催干的餐具表面會比較光潔,摸起來還有磨砂感。
為省成本消毒機成擺設
C說,經過惡性競爭,現在廣州市的餐具消毒行業,每套消毒餐具配送價格大多數在5毛至6毛,有的價格甚至降低到4.5毛“這樣,里面就肯定有問題了”。
C說,餐具消毒,其中一項比較大的成本就是用電,比如他的企業,每個月光電費就要花掉1萬多元。許多企業為了省成本,支撐下去,就在電上面做文章,“有機器不開,‘偷工減料’,不按照消毒流程進行消毒”。
一些企業甚至在浸泡餐具的消毒水上面節省,“一池消毒水有的用兩三天換一次,有的10天半個月才換”。
■追問
問題企業還有多少?
經人舉報,前日下午,南都記者又在白云區石井鎮發現一家衛生狀況極差的餐具消毒企業。
這家名叫“衛康”的餐具消毒企業位于石井鎮石潭西路1號大院內。說是一家公司,實際上只有一個大的房間,三面是墻,頂部由鐵皮遮蓋。
前日下午4時,在舉報人的帶領下,南都記者找到這家餐具消毒企業,看到六七名工人正在里面,對回收來的餐具進行去渣、浸泡、機洗、消毒、包裝、儲存等所有餐具消毒流程。
不大的工作車間里,堆滿了運送餐具的塑料筐。幾臺機器位于其中,浸泡池一角的地面上,殘羹剩飯一地,污水四溢。
在經過一臺高溫消毒機器后,餐具被堆放在一個平臺上,4名身著便服的工作人員站在旁邊,雙手赤裸,不斷地拿起剛剛經過高溫消毒的餐具裝進套膜中。
“這樣做,消毒的餐具豈不又被你們的手污染了?”南都記者靠近詢問,房內工人用懷疑的眼神打量,沒有人回答。
過了幾分鐘,南都記者看到,剛剛經過這些工人赤裸雙手觸摸過的所謂消毒餐具被裝入一輛貨車上,運往附近的餐館。
自己企業工人赤膊分揀消毒后的餐具
副會長鞠躬道歉
包括一些正規企業在內,消毒餐具其實“不消毒”的種種行為經本報連續報道曝光后,在社會上引起巨大反響,昨日下午,省餐飲具消毒協會(以下簡稱“省協”)在廣州大道一賓館內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協會內部一些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釋。
會上,協會一名副會長為旗下一家餐具消毒企業存在的問題向公眾表示道歉。
副會長為企業問題鞠躬道歉
位于海珠區侖頭路上的康之樂消毒餐具配送中心曾被南都記者發現工人未穿工裝,赤裸上身對消毒后的餐具進行分揀等不衛生情況。
昨日下午,康之樂老板趙海金也參加了該新聞發布會。趙海金是省協副會長。趙海金說,媒體曝光其旗下企業問題后,海珠區衛生部門過來檢查,提出了六點整改意見,他按照這六點意見,已對企業進行了嚴格的整改。
趙海金說,他以前是公務員,退休后開始從事餐具消毒行業,這次事件讓他感到不安,覺得對不起廣大顧客。說著,趙海金從所坐的主席臺位置上站起,深深地鞠躬,并稱歡迎媒體繼續對餐具消毒行業進行監督。
呼吁盡快出臺行業標準
會長林財山說,早在2009年7月份,省協已將《廣州市餐飲具消毒行業評估標準(試行)》上交給廣州市有關職能部門和部分省領導審閱;但是除了省領導有回函外,相關職能部門沒有回復。
廣州市也遲遲未能出臺有關餐飲具消毒行業的評估標準。由于沒有具體標準去衡量,導致餐具消毒行業準入門檻過低,各企業惡性競爭,使得一些正規企業無法生存。
省協呼吁廣州市職能部門,盡快依據2010年5月11日衛生部出臺的《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衛生監督規范(試行)》制定細則,規范餐具消毒行業。
采寫:南都記者 周松柏 實習生 雷軍 曾艷博 攝影 南都記者梁煒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