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消費者來說,專業的檢測機構是產品進入市場的安全衛士;而對企業來說,它不僅是產品質量的保證,通過精確地發現問題,檢測工作還能有效地促進企業改進工藝,提高產品檔次。
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李碧波 胡紅波
江漢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蛋類制品是這里的傳統土特產品,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地方風味一直受到百姓的青睞,但是蛋制品中的重金屬含量偏高,特別是鉛含量偏高一直都困擾著生產者和消費者。
高科技手段提高檢測效率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相關檢測機構普及采用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等先進的檢測儀器以后,便采用了GB/T5009.12中的第一法,即原子吸收光譜法。其原理是:樣品經灰化或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石墨爐中,電熱原子化后吸收283.3nm共振線,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其吸收值與鉛含量成正比與標準系列比較定量。原子吸收光譜法優點是采用試劑的危險性和毒性小,能快速、準確的定量,檢出限低,哪怕是含量很少的重金屬也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提高了重金屬的檢測效率和準確度,并且擴大了檢測樣品的范圍。這樣就為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檢測發現鉛含量超標三大原因
從檢測的情況來看,導致蛋制品中鉛含量超標的原因大致有三種:環境污染、濫用非食用化工產品以及不潔的生產環境滲透。
隨著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大量的人類活動使重金屬輸入到環境系統。這些物質有的是直接被人們丟棄到環境中,還有通過加工制造、化學品的儲存、運輸以及日常生活、農事操作等過程進入到環境中。
近年來由于工業污水、生活污水的無序排放,導致砷、鉛、汞等有害物質進入到了自然環境中。而產蛋鴨屬雜食性動物處于食物鏈的高段,鴨子習慣在水邊生活,飼料、水草和田螺是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自然環境中幾乎所有的無機離子都能在產蛋鴨體內聚集,鴨蛋中必然也聚集了環境中有害的重金屬鉛離子。這是導致鴨蛋制品中鉛含量超標的原因之一。
檢測促工藝改進 皮蛋無毒還補鋅
傳統工藝制作的蛋制品,即使經過清洗外觀上依然存在泥土等污染物,有些企業為了使產品的外觀更加美觀,采用了化工產品對蛋制品進行處理加工。調查發現,企業使用的化工產品主要有雙氧水和硫酸銅,這樣處理過的蛋制品外觀不僅潔白而且又帶有天然鴨蛋的淡綠色。但是化工產品中不可避免的含有大量砷、鉛等有毒物質,它們本身的化學性質決定其有劇毒性,而且具有明顯的致癌性。濫用工業產品替代食用原料去加工處理咸蛋,必然會引入重金屬砷、鉛等有毒物質。
此外,在以前的傳統工藝中制作皮蛋采用的是鉛鹽讓皮蛋起到凝結的效果,這樣導致鉛含量很高。經過宣傳教育,大家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現在許多蛋制品生產加工企業全部改進了傳統工藝,用銅鹽或者鋅鹽替代了傳統的鉛鹽,其效果更加理想,使用鋅鹽來腌制皮蛋更是一舉兩得,消費者在吃到安全無毒的皮蛋同時還可以補鋅。
蛋制品在生產加工、運輸過程中也要防止包裝、容器的重金屬污染。在幫助企業搞清楚鉛含量超標的原因和鉛含量超標的危害以后,生產企業通過自身的整改生產出了合格產品,同時也提高了對產品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對此我們認識到,質檢機構要進一步加強質量管理和監督的力度,提高檢測水平,擴大檢測范圍,從源頭開始為企業把關。建立起對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控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