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長春9月1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含有蟲草、人參、螺旋藻等保健成分的“營養月餅”成為今年中秋市場的“新貴”。但有關專家指出,月餅稱“營養”是生產企業為了提高產品售價而采用的新手段,消費者應該提防打著營養概念的消費陷阱。詳細情況讓我們連線吉林臺記者李婷。
主持人:先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市場上“營養月餅”的種類、價格及銷售情況怎么樣?
記者:中秋佳節眼看就要到了,那么近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星級酒店、餐飲飯店貼牌出售的月餅中,打著“營養”旗號的月餅可謂炙手可熱。其中一款“綠色營養”月餅,聲稱餡料中含有大量螺旋藻。另外,餡料中含有枸杞、肉桂的月餅就更為普遍,甚至有的廣告上還宣稱,相關產品“美味與健康同在”。
而月餅一旦與“營養”搭邊,立刻也身價百倍。平常原本幾十元一塊的月餅已經屬于中高檔產品了;但在“營養月餅”中,每100克的產品均價可能高達150元以上。比如出售“人參椰果”月餅的一家企業,4個80克的月餅要價480元;銷售 “螺旋藻月餅禮盒”的企業稱,2個120克的月餅“特別優惠價”為388元。
記者:那么在一些營養專家看來,“營養月餅”大多是企業的一種“噱頭”,實際的保健功能微乎其微。相關專家指出,市場上銷售的“營養月餅”在實際生產中,企業究竟添加多少營養成分,依舊存在懷疑。此外,即使生產企業在餡料中添加了一部分營養成分,但螺旋藻、人參等食材的營養成分也會在月餅餡料加工和烘焙過程中流失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如果認為“營養月餅”具有保健功能,恐怕會大失所望。
另外,在這些月餅的說明中,往往只介紹螺旋藻或人參具有哪些營養功能,至于產品中營養物質的具體含量有多少卻沒有注明。根據衛生部頒布的《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規定,“營養標簽”從2008年起就應該出現在相關產品的外包裝上,標示內容包括營養成分表和營養成分功能等。從這點看,大多數只標成分、不標含量的“營養月餅”已經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