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月餅禮盒占滿了各大超市的顯眼位置,價格不菲。單位中秋發福利、親朋饋贈禮品,選包裝精美的月餅禮盒,既美觀又上檔次。精美的包裝,色香誘人的月餅,消費者見到的就只有這些。那這些月餅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大批量生產的月餅能否讓市民安心購買?帶著疑問,9月8日至11日,記者應聘進入了青島一家較大的月餅生產企業——青島立華園食品有限公司,以打工者的身份進行了暗訪,看看這家正規生產企業在大批量生產月餅的過程中是否真的能讓消費者放心。
1 從面試到錄用不到10分鐘
9月6日上午,記者撥通了立華園一位負責招聘的工作人員的電話,詢問工廠近期要不要工人,這名女工作人員直接答復記者:“明天上午11點來我們廠吧!”
記者準備好了食品加工企業必須出示的健康證明 ,9月7日上午,來到位于四方區萍鄉路的一家交通運輸公司的大院內,大院東側有一棟白色樓房,記者在一個側門前看到 ,幾輛噴有立華園月餅字樣的貨車停在門口,先前接電話的那名工作人員到門口接記者,把記者領進樓內的經理辦公室。
她首先問了一下記者的工作經歷,簡單了解情況后,這名工作人員說:“ 去月餅包裝線吧,那里缺人手。”記者詢問能否去月餅加工線做月餅,她說:“做月餅很累,而且我們不要臨時工,你又沒有工作經驗,不能去加工車間。”
整個面試過程不超過10分鐘,記者說想做這份工作,她便告訴記者:“在這個表上登記一下你的名字和電話,明天早晨8點來上班,帶著水壺就行,中午管飯。”記者在一張臨時用工表上進行了登記,她沒再要求記者出示任何身份及學歷證明。記者正要離開時,她問:“你有沒有健康證?”記者說有,“明天拿過來吧。”她說完就送走了記者。
9月8日8點鐘,記者被帶到了三樓的月餅包裝車間,口袋里還揣著早已準備好的健康證 ,然而開始正式上班了,卻沒有人再要求記者出示健康證。
2 旺季招的全是臨時工
車間負責人是一位61歲的遲阿姨,她把記者領到了車間一頭的包裝線上。“以后你就在這里包裝月餅。”遲阿姨向記者交代之后,便找了一名工人來教記者如何包裝月餅。隨后,遲阿姨遞給記者一個衛生帽說:“在車間必須戴上帽子,不戴不許進入車間!”
記者了解到,這個月餅包裝線共分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將烤出的月餅套上塑料托,整齊地擺到貨箱中;第二道工序是通過封袋機將月餅封袋;記者所在的位置是月餅包裝線的最后一道工序,工作內容就是將封袋的月餅裝入小月餅盒,然后拼出一個月餅禮盒。記者看到,在這一道工序中有十多名女工 。
“現在是生產旺季,招的都是臨時工,每天給四十塊錢,過了中秋節如果還想長干就可以申請繼續干,臨時工怎么可能簽合同投保險?”當記者詢問臨時工是否有勞動保障時,一名員工這樣告訴記者。8日上午,應聘記者的那名工作人員找到記者說:“要干就得干到9月22日中秋節之后,提前離開沒有工資。”
由于月餅生產量很大,從早晨8點開始,中午只有15分鐘吃飯時間可以休息,吃完飯后立刻回到案板前繼續裝月餅,一直站到下午5點半 ,而在記者工作的4天時間內有3天下午都有加班,最少加班半個小時,這樣一天工作下來大約需要站立11個小時之久。記者剛開始站立一上午還能撐得住,但是到了下午,腿和腳就開始有些受不了了,疼得幾乎站不住了,許多工人到了下午也都有些撐不住了,并且時不時聽到有人抱怨:“好累啊。”
3 月餅堆到衛生間門口
記者同幾位老工人聊天得知,二樓為糕點的生產加工車間,三樓是倉庫,到了生產旺季順便用作糕點的包裝車間。
記者在包裝車間看到 ,這間200平方米左右的車間東側高高地堆著大大小小的月餅禮盒,部分堆放較深的紙箱表面已經布滿灰塵。每用到一個品種的禮盒,工人們都會到這一大堆禮盒中找出,然后搬到案板上包裝裝盒。記者還看到,倉庫的頂棚上,掛滿了幾十個蒼蠅貼,蒼蠅貼上還粘著不少蒼蠅,而蒼蠅貼下就是月餅禮盒。
倉庫西側為月餅包裝線,空間非常有限,每天剛出爐還未裝袋的月餅就會摞起來,堆放在布滿灰塵的紙箱旁邊。倉庫南端是一個運輸貨梯,從二樓生產出的月餅必須通過這架貨梯才能運到三樓進行包裝。記者在貨梯過道看到 ,有時因為生產的月餅太多,包裝線不能及時將所有月餅包裝好,倉庫內沒有多余空間再存放月餅,工人們會將幾十箱未包裝的成品月餅暫時堆放在貨梯門前的過道中。過道的一端就是衛生間,有的工人到衛生間洗完手后還時不時甩一甩手,很容易將水甩到月餅上。
車間內的衛生狀況同樣不樂觀。雖然記者沒有被安排在套托工序上,但是記者路過時會經常看到 ,套托的案板上堆放著如同小山般的淺黃色塑料托,由于太多,時常會有托掉到地上,而工人只是從地上將其撿起,拍打一下就將月餅塞入塑料托內。記者工作的包裝案板下,堆放著很多捆未打開的禮盒內盒,另外還存放著裝禮盒的一次性刀叉,這些貨物堆放沒有做分類,十分混亂。9月9日下午,記者突然感到腳下踩到東西,抬起腳后才發現,腳底下踩到的是一副月餅刀叉。記者低下身子看到 ,一次性的月餅刀叉原本裝在一個大塑料袋中,但是工人取完后沒有擺放平整,很多刀叉便散落出來,有的甚至掉到走道上,工人不小心就會踩到這些一次性刀叉。記者對一位老員工說:“踩到刀叉怎么辦?”這名員工說:“沒有踩斷刀叉吧?沒踩斷不要緊,可以裝盒繼續用。”
4 殺菌用品是一塊肥皂
雖然包裝車間沒有非常嚴格的衛生標準,但是將剛出爐的月餅運到包裝線上套袋時,需要直接用手接觸月餅,這就要求手保持干凈衛生。然而記者在車間內找了一圈,車間內沒有任何消毒設備,唯一可以稱得上殺菌用品就是衛生間的一塊肥皂。
套托工序中,一名年齡較大的女員工每天都會將新的塑料托分開,記者注意到,這些塑料托直接與月餅接觸,但是這名女工在工作時手中并未戴一次性手套。
車間內要求每名工人必須戴衛生帽,但是對于穿著卻沒有任何要求。記者向一位來了近一個月的女工詢問:“咱們沒有工作服嗎?”“沒有,臨時工穿什么工作服?老員工都沒幾個穿的,你穿件白色衣服就行,不用穿什么工作服。”這名工人說。
在車間墻角處放著一臺面包切割機,切片面包就是用這臺機器切出來的。9月8日下午,記者正在工作時,二樓面點班的兩位工人拉著滿滿一車面包來到切割機旁切面包。由于切割機緊挨包裝線,有工人將包裝盒扔到了切割機臺子上,一名面點工將這些禮盒收拾到一邊后,沒有擦拭機器臺面便開始從車上卸下貨箱,隨即兩人動手拿起面包開始切面包片。這個過程中,工人搬完貨箱后并未洗手,也沒有戴手套。
5 月餅禮盒大多是回收貨
記者剛開始包裝月餅時看到,不少禮盒表面很臟,有的禮盒原本鮮艷的盒蓋,已經磨得失去了顏色,還有一些禮盒完全開裂。記者問:“這些盒子怎么這么臟。”“這些禮盒可不全是新的,有些是以前用過的,回收回來繼續用,一些在超市里沒賣出去的月餅過了季都會收回來,把月餅拿出來留著空禮盒等下一年繼續用。”“這些禮盒是去年用過的,那邊還有一堆是前年的呢。”閑聊過程中幾名工人告訴記者。
記者將月餅塞入小盒子時發現,很多禮盒內小盒子的粘合處已經裂開,無法拼成一個盒子,裝月餅時需要用雙面膠或透明膠帶再粘牢固。9月11日,記者在工作時竟然從空禮盒中掏出一個月餅,上面的生產日期為2009年9月8日。“這是去年的月餅,可能是收回盒子時沒拿出來。”一名女工拿過月餅后將月餅給了車間負責人。另外,記者還在一些禮盒底部看到麗達等超市的價格標簽。
在包裝一種名為“尊禮 ”的禮盒時,記者被叫到五樓倉庫中搬禮盒,這個倉庫的部分貨物很明顯已經許久未動了 ,許多盒子表面落滿了灰塵,手一拿盒子便留下了手印。搬到包裝線后,有工人抱怨盒子太臟,“把那些太臟的盒子用濕抹布擦擦!”遲阿姨對工人們說,“這些禮盒有的是前年的,今年禮盒里面的小盒子還好一些,去年有些小盒子都受潮發霉了。”干完一天活后記者低頭發現,手和衣服上都已經沾滿了禮盒上的灰塵。
記者工作中接觸到近20種月餅禮盒,大部分以前用過,也有部分禮盒是第一次使用。9月11日下午,包裝線上有一大批禮盒需要包裝 ,當記者打開這些新禮盒后發現,禮盒質量很差,內部的紅色絲綢有的已經開線,絲綢上還撒落著一些紙殼碎屑。
6 撕掉包裝再打包,月餅變“年輕”
9月8日,正當工人們忙著裝一批禮盒時,記者注意到,遲阿姨叫走包裝線上的兩名女工,她們將幾箱已經封好袋的月餅推到一旁,隨后開始撕掉這批月餅的塑料包裝袋。記者發現,撕包裝袋時三位工人之間沒有語言交流,只是聽到遲阿姨催促“快點撕”。記者向一旁的工友問道:“這些月餅怎么了,為什么要撕掉包裝袋?”這名工人告訴記者:“可能是克重不對裝錯袋了吧 ,我也不太清楚。”
三個人撕完包裝袋后,一名女工迅速將這些包裝皮收拾起來塞到垃圾袋中,另一位女工則將拆袋后的月餅搬到封袋機旁,等待重新封袋。記者趁沒人注意時,從垃圾袋中撿起了幾個撕開的包裝袋,找到這批月餅的生產日期,噴碼均為2010年8月31日。記者注意到,這批月餅在封袋機上被重新封袋,接著運到記者工作的案板上進行裝盒。記者在裝盒過程中特意留意每一種品牌禮盒月餅的生產日期,但記者再也沒有見到生產日期為8月底的月餅,所有裝盒月餅的生產日期噴碼均為2010年9月3日至8日。
記者在閑聊過程中詢問了其中一名撕包裝袋的女工,記者說:“我看咱們這邊的生產日期大部分都是當天或者前兩天產的月餅,為什么不把日期稍微改一下推遲一下生產日期呢?”這名女工告訴記者:“咱們這邊不允許亂改生產日期,是哪天產的就噴哪天的日期,不過有時候下午生產的月餅可以噴成第二天的生產日期,但是上午生產的不能改。”對于月餅的生產日期,很多員工并不過多談及。
7 禮盒花樣雖多,月餅卻很雷同
市面上的月餅禮盒五花八門,各種包裝材料的都有,價格也會隨著禮盒檔次的不同而大有不同。記者在包裝月餅過程中發現,裝在不同禮盒中的月餅,其實來來回回就那幾種。
雅韻、盛典、尊貴餅禮 、尊禮 、和和美美……記者在工作過程中接觸到了大約10多種月餅禮盒,每一種禮盒都有一個別致的名稱,同樣還配有不同包裝的禮盒。從外表上看,禮盒越精致檔次越高。禮盒材料主要有紙殼、鐵盒以及木盒,大部分使用紙質禮盒。記者在裝盒過程中看到,每一種禮盒都會有三四種口味的月餅,配一個禮盒需要6至9枚。
在部分禮盒的裝配過程中,除了某種口味的月餅有改變外,其他口味的月餅都是完全一樣的,但是裝入不同的禮盒中就變成了兩種價位。另外有部分禮盒存在月餅大小的區別,但月餅餡沒有太大變化,還有部分月餅禮盒除了內外包裝改變一下外,里面的幾種月餅是完全一樣的。“價格那么高,其實賣的就是包裝 ,里面的月餅差距真是不大,還真不如直接買月餅實惠。”幾名工人在閑聊中感嘆道。
記者手記
打了幾天工,對月餅有陰影了
順利地進入立華園車間,如此簡單的入廠程序讓記者很意外。進入工廠打工,除了每天需要站立10多個小時令記者吃不消外,車間內混亂的生產現場和管理制度也讓記者感到意外。
記者事先了解到,立華園在青島是一家比較出名的食品生產企業,作為正規生產企業,內部管理應該比較規范,然而記者工作4天的最大感受就是管理嚴格卻不規范。車間內要求必須戴衛生帽,然而直接接觸月餅的工人卻不需要消毒,也不需要戴口罩。車間規定貨箱要放置整齊,裝著未封袋月餅的貨箱居然擺到了衛生間門口,并且與落滿灰塵的紙箱擺在一起。
令記者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以往見到精致的月餅禮盒,都會覺得很有檔次。然而記者在包裝過程中才明白,這些禮盒都是至少用過一兩年的回收貨,看到沾滿灰塵的禮盒蓋子和受潮即將發霉的月餅盒,這讓記者對月餅禮盒產生了心理陰影。
工作4天,記者真正感受到了高強度工作的辛苦。車間內的工人大部分都是臨時工,每天拿40元錢,卻需要站立工作至少10小時,除了中午有十五到二十分鐘的吃飯時間外,其他時間都是在不停地干活,正如一位工友所說:“咱們來了就是拼命干活的,都把咱們當成機器人了。”
結束了4天的打工經歷,記者回到家中,感覺雙腿已經麻木。記者承認,自己已經有些撐不住了。其實,每一位工人都是這種感受,熬,熬到9月22日就可以離開了,否則一分錢都拿不到。作為一家較正規的生產企業,除了衛生方面讓人不太放心外,企業管理方式也令人遺憾。或許,達到規范,立華園還需要挺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