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中國乳業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受到了重創,更有人擔心這次事件會不會從此毀了中國乳業。中國乳業在危難中沉淪,還是在危難中重生?它的下一步會走向何方,有著怎樣的前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許我們可以從歷史的車輪中尋找到中國乳業未來的答案。
美日乳業在危機中重生
美國是食品衛生標準最嚴格的國家之一,然而在1858年,在當時全美最大、最發達的都市紐約,曾爆發了震驚一時的“泔水毒奶”事件。這一事件致使一年里有8000名兒童死亡。
日本是一個公認的食品安全度很高的國家。然而,即便如此,日本的食品安全事故也在不斷上演著。2000年,全日本最大的牛油奶酪生產商雪印公司的奶粉、低脂肪牛奶、酸奶等3種牛奶制品被查出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造成1.5萬名消費者中毒,釀成日本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
發生在美國和日本的這些乳品事件,其嚴重程度與“三聚氰胺”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美國和日本的乳業并沒有在這些事件中從此一蹶不振,反而在這些事件之后整個乳業獲得了更加健康的發展平臺。如今,美國人均年牛奶消費量在300公斤左右,人均每天喝奶0.83公斤。日本早在2004年人均年牛奶消費量就達到93.6公斤。而目前中國人均奶類消費量僅為21.7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兩面性,美國和日本的乳業并沒有因這些事件倒下,其關鍵在于國家和企業面對問題的態度:紐約毒奶粉事件最終成為美國食品安全法規出臺、成形的觸媒,催生了美國“以生產過程的環節控制為主、以抽樣檢驗驗證為輔”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同時食品監管的法律也因此得到了強化。
日本政府在吸取雪印乳品公司教訓的基礎上,于2003年制定并開始實施《食品安全基本法》。同年7月,日本又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對違犯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行為施以非常嚴厲的處罰措施。
中國乳業在磨難中成長
中國創造了世界近現代史上的發展奇跡,中國經濟30年高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國強則民富,民富國更強。中國老百姓的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從溫飽型轉向享受型和發展型。牛奶成為老百姓消費升級的代表,從幾十年前老百姓每天早晨的一碗小米粥到今天的一杯奶;從最早老人、孩子、病人的營養補品到今天每人一杯的營養必需品。
中國乳業這幾年都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平臺。十年間,牛奶消耗量增長了5倍,更誕生出產值超百億的民族大品牌。但如果以歷史的眼光、世界角度看待中國乳業,就會發現,真正的中國乳業某種程度是從無到有,從微小到現在的龐大。乳品行業是溫飽社會向小康社會轉型中消費結構升級的一個突出代表,這也促使近兩年乳品市場快速成長,也為快速成長的中國乳品企業提供了跳躍發展的基礎。
但是這場中國乳業之難的發生絕非偶然,它是中國乳業發展過程中,奶站監管、乳制品企業準入、發展模式等諸多問題積累的總爆發。
在中國毒奶粉事件爆發后,世界衛生組織亦提醒:不應該夸大渲染中國產品的危險,不要把中國描繪成“萬惡之源”。該組織食品安全主管丹麥人舒隆特指出:在規模龐大的食品生產領域中建立有效的監控系統并不簡單,沒有人能夠做到完美。舒隆特表示:“我們可以把這里的情況與其他國家進行一番比較。1995年,歐洲發現瘋牛病,并傳播到全世界。稍后不久比利時又爆發了二惡英丑聞。但我們當時也并沒有說,歐洲的所有產品都很糟糕。這些問題會出現在發達國家,同樣也會出現在新興工業國家。現在我們要幫助中國對相關機制進行改善,但是宣稱所有食品安全問題都源于中國,則是完全錯誤的。”
政府企業共擔行業規范大任
三聚氰胺對中國乳業的影響已不是一個國內問題,甚至影響到了“中國制造”在世界的形象。通過事件,我們確實需要反思,但我們不應失去對中國乳業未來的信心。中國乳業在長期的高速發展過程中,忽視了企業、奶農之間的長效機制建立的問題,但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待中國乳業的三聚氰胺災難也未必是一件完全的壞事,中國乳業曾承載了消費者的厚望,愛之愈深,責之愈切,大亂之后的乳業必然會實現大治。
在這次三聚氰胺事件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中國政府和企業所采取的一系列積極行動。中國政府對此次事件不偏袒、不隱瞞、雷厲風行的處置做法,已經為行業的凈化提供了最充分的前提。同時政府加強監管,對每個乳品企業都派駐了監管員;對市場所有的乳制品進行檢測,確保消費者買到的都是合格產品。并出臺了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臨時管理限量值規定。相信政府后續還會有更多的規范行業發展的法規出臺。
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所指出的:一方面要貫徹實施奶制品行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和產業政策。奶制品的建設一定要從嚴,投資人的資質、資產狀況、資金狀況等,都要嚴格要求。對投資人要有限制,有沒有奶牛場,有沒有穩定的奶源,工藝、設備、條件是否具備投資建廠等。還有,地區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盲目、重復建設等,在產業政策和產業標準中都要有規定。另一方面要有經濟規模的規定,不能搞大量的小企業、小奶制品廠,否則質量上不去。基本經濟規模方面的產業政策還要進一步修訂,要進行新建奶制品廠的核準。
在企業方面,一些負責任的企業更是積極行動、公開發表聲明、主動承擔責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護消費者利益。
速度、態度、行動,在三聚氰胺這次事件中,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充分展示了誓將危機根源解決的決心。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產品質量永遠是中國乳業高速發展的根基,相信民族乳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治”后,管理會更加嚴謹,鏈條會更加完善,“從田園到餐桌”的安全體系會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