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甲肝事件調查
“右手好像有些痛,要不輸左手吧?”張濤(化名——記者注)熟練地挽起袖子,有說有笑地看著護士將藥物緩緩輸入體內。
20多天了,這名貴陽學院中文系的大學生兩只手臂上的針眼多了起來,他和醫生、護士也“熟悉得成了朋友”,可以開開玩笑。
同病房的兩名校友已痊愈出院,3個星期的隔離期已經結束,他和病友們獲準可以外出活動了。以往在同一個籃球場上龍騰虎躍,而今卻在“放風”時在醫院大門處遇見,這讓他們有些尷尬,又有些不安。
在貴陽第五人民醫院的傳染病房,曾住著張濤的200多名同學。病床不夠用了,每間病房都加了病床,過道上也住上了病人。
一場突然襲擊貴陽的甲肝疫情,改變了這群20歲左右的大學生的生活。
“學校暴發甲肝”的“愚人消息”成了真
2月24日,張濤和貴陽學院的其他大學生回到了校園,跟往常一樣,室友湊錢喝著5元錢一桶的“竹源”牌桶裝飲用水,沒有飲水機,就直接從桶里往杯子里倒。
宿舍本住8人,實際住了4人。他們不到一個星期就會喝完一桶水。
沒多久,有人腹瀉,隨后,幾個同學都開始拉肚子。有時,哥們兒之間也需要搶廁所了。
這個不好意思告訴別人的煩惱像風一般刮過貴陽學院的校園。張濤所在的大班有145名同學,其中五六十人拉肚子——這還不包括那些礙于面子而隱瞞的女生。
一批一批學生陷入腹瀉麻煩,學校很快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組織學生檢查。張濤和其他同學排著長隊到學校醫務室免費檢查,醫生診斷為感冒。治療了幾天,他們的癥狀毫無緩解,依然腹瀉,小便也比平時黃很多,不想吃東西。
3月31日,學生中出現“有人得了甲肝”的傳言。有人恐慌,更多的人則不以為意:不是曾有人得了白血病嗎?近萬名學生,有一兩個人得甲肝很正常。
4月1日,校園中出現“學校暴發甲肝,你快回校來打針”的短信,很多人把這當成捉弄人的愚人節信息,一笑刪之。
隨后兩天,越來越多的人被確診甲肝的傳言讓張濤坐不住了。他去校外的兩家私人診所看病,結論仍是感冒。4月5日,學校醫務室醫生堅持認為他是感冒。第二天,他被確診為甲肝。
事實上,3月31日,貴陽學院已有兩名學生被確診為甲肝。確認疫情后,次日,市衛生局組織有關人員趕赴貴陽學院調查處理,發現可疑病人16例,初步確定為甲型病毒性肝炎……4月22日,貴陽市共報告甲肝病人351例,確診330例,疑似21例,其中貴陽學院確診202例。
“問題水”是疫情暴發的主因
一開始,矛頭就指向了竹源牌桶裝水。
“貴陽市甲肝疫情處置領導小組”的專家論證,貴陽學院甲肝疫情病例對照調查結果顯示,就餐地點、食用食物種類等因素與疾病發生無流行病學聯系,與竹源牌桶裝水有流行病學聯系,是造成貴陽學院甲肝疫情暴發的直接原因。
衛生部中國疾控中心5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核查后,再次確認飲用竹源牌桶裝水是造成疫情暴發的主因。
57歲的竹源天然礦泉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蕓并不同意這個結論。“公司唯一的取水井深達172米,周邊24戶人家也喝這水,并沒有發現感染甲肝,我們自己的企業大樓喝的也是自家品牌,也沒有發現一例感染者。”
他說,市面上的“竹源”水檢測不合格,但他們在出廠時的檢測卻一直合格。另一方面,水的生產企業和銷售單位僅僅是買賣關系,賣水者可能背著水廠裝入不合格的水。他由此認為,即便是竹源牌桶裝水有甲肝病毒,也有可能是流通和銷售環節出了問題。
在有關報告中,專家分析認為:貴陽市屬喀斯特巖溶地質,地質結構和地下水系較為復雜,2月下旬為歷史罕見的雪凝災害天氣末期,凝凍融化,加上同期為持續陰雨天氣,地表水滲入或地下水污染導致貴陽竹源天然礦泉飲料有限公司的水源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期間受到污染。同時該廠在生產過程中消毒不嚴,成品水質量達不到衛生標準要求。人們飲用竹源牌桶裝水是造成此次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的直接原因。
4月28日,貴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熊模平表示,認定竹源牌桶裝水是造成此次甲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的直接原因,并不意味著完全排除其他因素致病的可能性,“基礎衛生設施差致病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問題水”為何能進入校園
記者在采訪時看到,一個“竹源”空桶仍然擺放在貴陽學院一區8棟221室里。
“QS”標志赫然印在最顯著位置,這意味著,該水通過了QS國家食品標準認證。對學生而言,這個標志足以讓他們放心暢飲。
樓層低的學生,湊5元錢,就能到賣水點扛回一桶水。如果樓層高,自己懶得扛,另湊1元錢,就會有勤工助學的學生代勞。為此,勤工助學者每天能有30多元收入。
貴陽學院2004年才由兩所專科學校組建而成,學生總體上并不富裕,但6元的價格已屬于讓他們滿意的低廉價格。
他們并不知道,他們喝的水,在貴陽學院環星后勤服務公司與“竹源”公司幾年前簽訂的直銷協議書中約定的價格,低至2.8元一桶!協議約定,包括瓶蓋、瓶貼、收縮膜、周轉桶等,也由環星公司自備。該協議并未續簽,但一直是照此執行的。
如此超低價格的桶裝水,誰能保證其質量呢?出事之前,知情者并未發出疑問。
另一方面,“竹源”水在貴陽學院的市場遠大于其競爭對手“葡萄泉”等。數以千計的學生消費“竹源”水,背后的利益顯而易見。
誰讓貼著“QS”標志的“問題水”順利進入校園?
記者聯系貴陽學院宣傳部兩位負責人,希望能通過他們的接洽,采訪學院分管后勤的領導,卻因“對方開會”而未能如愿。
宣傳部領導說,該學院的地盤以前是環星公司的,修建學校后,環星被納入學校管理。
這位人士同時表示,學校并沒有強迫學生必須購買“竹源”水,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而“竹源”水也具備銷售的“通行證”。
如何確保校園衛生
“竹源”水成為眾矢之的后,校園內1500毫升的瓶裝水由2元漲到2.5元。對更多的人來說,學校最大的變化是變得更整潔了。
事件之初,有自稱貴陽學院學生的人在網上發帖——《貴陽學院甲肝事件引發的思考》,聲稱許多師生都認為竹源桶裝水不過是替罪羊,食堂才是真正的作惡者。
這位網友寫道:說到消化道傳染,自然讓人想到學校食堂。貴陽學院的兩個食堂,由同一經營者承包,不但缺乏競爭機制,也沒有良好的監督體系。年年衛生部門檢疫不合格,年年均未見到任何整改。學生食堂內的衛生環境十分糟糕,蒼蠅、污水、異味直叫人搖頭,飯菜中吃出的異物花樣百出。面對如此惡劣的衛生環境,學校師生怨聲四起,曾多次向上級部門反映,每次都是不了了之。
記者就此向貴陽學院宣傳部部長徐曉鳳和副部長孫德高求證。他們表示,學校的兩個食堂由兩兄弟承包,這是兩個獨立法人,代表不同的公司,他們通過招標取得經營權,符合招標時的游戲規則。
但食堂依然是眾矢之的。記者在校園內隨機采訪了20人,17人表示,因為學校食堂口味差、不衛生而不愿到食堂吃飯。
截至4月27日,貴陽學院網站“你最關心的問題”的調查結果為:選“食堂飯菜”者占55.81%;排第二位的是“學院交通”,占 13.95%。
“在后勤社會化的背景下,高校對食堂沒有補貼,經營者自己投入,要求回收成本甚至盈利顯得‘理直氣壯’。”校方人士稱,“學校只能在加強管理的同時,要求經營者憑良心辦事。”
有學生說,曾有一段時間,幾乎天天都有污濁不堪的糞水沿路流淌,學生走路都無從下腳。校方人士則介紹說,學校在疏通下水道時,掏出大量衛生巾,“大學生應該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拋卻紛爭中的是非,令人擔憂的是,雖然“生水病菌多,必須燒開才能喝”,“飯前便后要洗手,講究衛生病魔走”等標語在校園內隨處可見,但記者走進多間男生宿舍,多數是亂糟糟的——即使是暴發甲肝最嚴重的8棟。
盡管醫生許諾,甲肝能根治,不必有后顧之憂,但陰影事實上依然存在——當記者拍照時,感染甲肝的大學生紛紛拉過被子蒙住臉。顯然他們并不希望有人知道他們得了甲肝。
“竹源”水的倒下,推倒了更多的多米諾骨牌。如今在貴陽,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再度升級。貴陽的飲用水行業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很多家庭和單位棄用礦泉水,燒起了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