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物流靠加盟網點支撐
一位曾經在快遞行業工作過的人士告訴記者,最近每年春節都會出現快遞停運的現象,只是今年的情況更加嚴重。“快遞業務員也要回家過年,這和春節其他行業鬧用工荒是一樣的。”
在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這是快遞行業產業化程度不高的體現,“快遞業春節放假的慣例依然延續,同時缺乏人員儲備,規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小型快遞公司利潤空間本來就很小,節日期間人力、運輸成本都會加大,“春節做業務基本不賺錢”。
中國快遞咨詢網就“爆倉”的深層次原因作了一項調查,結果排在前兩位的原因是:多年來的低價造成了快遞企業資本積累不足 (52.0%);網購快件量激增,超出了快遞公司的能力 (28.3%)。
徐勇指出,在快遞加盟經營的模式下,每個加盟網點都是獨立法人,總部對他們的約束力并不強,“即使總部承諾不停收,底下的加盟點也不一定能做到”。
在中國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李文學看來,目前快遞行業還處于低端競爭階段,缺乏長遠規劃。中小快遞公司一般以量定人,上游業務量突然增大,下游的配送環節很難跟上,也就難免出現“爆倉”現象。
李文學認為,目前中小快遞企業的發展,制度建設不完善,政策扶持不夠,處于一個被政策遺忘的尷尬角落。“比如,油價上漲,出租車行業有補貼,但快遞成本的上漲就沒人管。”
在這一點上,徐勇表達了相同的意見。他說,目前快遞業至少有70萬從業人員,其中95%來自農村,70%以上是初中畢業,絕大部分是年輕人,但由于行業利潤偏低,一半左右的快遞企業沒法給員工買保險,無從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也留不住人。